新京报讯(记者 耿子叶)5月12日,蔡旭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现场,蔡旭之子蔡祝南代表父母,将100万元奖学金捐赠给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设立“蔡旭-王洁小麦育种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的小麦育种人才。


蔡旭之子蔡祝南(左一),将100万元奖学金捐赠给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设立“蔡旭-王洁小麦育种奖学金”。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蔡旭是我国著名小麦育种栽培学家和农业教育家,曾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可以说,蔡旭的一生都致力于小麦育种工作。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郊区小麦的平均亩产一百来斤,到1985年提高到512斤,山区农民从饿肚子到放开肚皮吃,这个巨大变化就离不开蔡旭。蔡旭曾和同事们选育推广20多个小麦优良品种,总结高产栽培技术,培育出亩产千斤的小麦品种,并在华北北部冬麦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增产。


蔡旭先生的一生都致力于小麦育种工作。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1911年5月12日,蔡旭出生在江苏常州武进郑陆后塘桥蔡家头村,一个农桑耕读之家,童年时便常常随母亲下田。19岁时,蔡旭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先学蚕桑,后转入农学系。此后,在老一辈植物遗传育种科学家金善宝的指导下,蔡旭选育了“中大13-215”等品种,这是我国最早一批推广的小麦良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院贾继增是蔡旭的学生,他回忆说,蔡旭先生在美国进修学习回国时,丢掉行李,一次性带回来3000多份小麦品种,满满2大箱子的种质资源。这些种质资源成为我们国家小麦育种的重要亲本,早期农大号的小麦品种,很多都是由这一批小麦种质资源培育而成。目前,我国小麦种质资源50000多份,蔡旭先生当时一次性就引进了将近十分之一的数量,这是我国迄今为止一次性引进小麦种质资源最多的。

 

与蔡旭有过结识的人,大都用“小麦人生”来评价他的一生。蔡旭之子蔡祖南表示,1985年,在去世前一个月,父亲写下了最后一篇寄语,“加强育种良种繁育体系,把种子工作搞活”,甚至他还在去世前一天晚上,打着手电看育种记载本。

 

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12日正是蔡旭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特此举行“蔡旭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邀请了蔡旭的亲友、同事等共同纪念。与此同时,“蔡旭-王洁小麦育种奖学金”捐赠仪式和“蔡旭先生纪念展”同期举行。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张远帆表示,“蔡旭-王洁小麦育种奖学金”将用于奖励从事小麦研究的优秀学生,致力于鼓励更多的后辈秉承蔡旭先生的精神,推动小麦育种事业更好地发展。


蔡旭先生纪念展开展仪式现场。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捐赠是有限的,但意义大于形式。”蔡祖南表示,设立这个奖学金是想实现父母的愿望,由于这其中一部分是父母二人的共同遗产,并且小麦事业是他们的共同事业,母亲王洁此前一直大力支持父亲的小麦育种工作,为此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因此以二人的名义共同捐赠,希望鼓励后来人从事小麦育种这项艰苦的工作,传承中国小麦人的精神和事业,多育良种、增产丰收。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