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袁隆平院士对中国水稻研究所的人才培养、科研平台成果展示十分关心,一直担任中国水稻研究所理事会理事。5月24日,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原水稻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孙宗修撰文,追忆了当年袁隆平在水稻研究所的往事,讲述了袁隆平在紧急时刻亲自“救场”,担任翻译的轶事。以下为孙宗修原文:


左起朱旭东研究员,袁隆平院士,孙宗修。孙宗修供图


199611月东亚地区水稻生物技术国际年会举行,检查各课题组的研究进展,袁隆平院士作为顾问参加评估。

 

根据议程,全体代表115日早上分乘4辆大巴从上海前往杭州。下午1:30会议继续,外国专家首先讲话,可是翻译还堵在第四辆车上没有到达中国水稻研究所。那时科研人员的英语水平还不是很高,而且还有政府官员在场,主持人几次请懂英语的科研人员上来救场,可是无人敢响应。此时袁隆平先生走上主席台当起了翻译。院士做会议译员,这可能是中国级别最高的翻译!袁先生的英语水平众所周知,而他不计较个人地位身份甘当英文翻译的精神更加令人钦佩!

 

会议间隙我向袁先生请教如何根据植株外形判别高产杂交水稻,我们来到水稻所大门外的试验田,他向我作了详细讲解。他边讲话边用手指头点我的肩膀,我不断后退,几乎被他推下稻田。他健康的身体强健的臂力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天我请袁先生到我们实验室考察花药培养的研究进展,我和朱旭东老师向袁先生做了汇报。袁先生不但对花药培养问得很仔细,还详细了解我们生物技术其他方面的进展,后来他还派了杂交水稻中心的小唐专程到我们课题组学习水稻转基因技术。  

 

袁先生一直主持国家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研究项目,我们课题组承担了其中不育系的鉴定工作。时值11月初,我们人工气候箱鉴定光温敏不育系光温反应的工作已经结束,我还是陪他去看了人工气候箱群,他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工作。在他的启发下,我们提出并逐步完善了光温敏不育系鉴定工作的自律四原则,对保证我国两系杂交水稻积极稳妥的发展起了质量保证作用。

 

新京报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