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雁翅镇田庄村,至少七百年历史的古老山村,却有近百年的岁月,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深情相拥。重重大山不能封闭山里人探求美好世界的渴望,这里走出了京西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员,诞生了京西山区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进而为后来京郊第一个县级党组织、北京地区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门头沟田庄村,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纪念馆正在整修。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大山深处的京西山区第一党支部

 

门头沟区雁翅镇东北部,大山环绕的田庄村,有着京西山村常见的静美山林,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红色氛围,纪念馆、纪念碑、烈士故居,处处提醒着到访者这里曾经的沸腾岁月。村口建起了巨大的党旗雕塑,底部“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的字样非常醒目。


田庄村村口的“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雕塑。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新京报记者到访时,崔春洪正在张罗同事在党支部纪念馆门外的牌匾上描红,村里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遗存,每年一批一批的党员活动在这里展开。向媒体讲述田庄村的红色故事与红色传承,53岁的崔春洪最合适,他是村里的党支书,也是田庄村历史上的第21任党支部书记。

 

崔姓在村里的历史悠久,村里首位中共党员就是从田庄村崔家走出来的,名叫崔显芳,他近百年前走出了重重大山,又把炽热的进步思想带回了家乡,从此点燃了西山深处的星星之火。

 

西山深处播火人

 

在田庄村,至今保留着崔显芳的故居,依旧是当年简陋的样子。实际上,从田庄村到乃至整个京西的红色轨迹,都与1889年出生的崔显芳脱不了干系,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是已知的门头沟区中共党员中第一位党员,同时也是门头沟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为革命捐躯的先烈。

 

崔显芳,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是已知的门头沟区中共党员中的第一位党员,1935年牺牲,年仅47岁。新京报制图/陈冬


崔显芳是在1922年突然离开了家乡,本来是去天津,结果却辗转到了上海,并最终接触到了刚刚正式诞生一年的中国共产党。其中原因鲜为人知,村支书崔春洪则非常熟悉,“那年,有个自称来自天津的商人到村里收购杏仁,崔显芳将家里的杏仁全都卖给了他。之后到天津取款时才知道这个人不在天津,而在南京。于是崔显芳就只身来到南京,奈何这是个奸商,不给钱,于是他就在当地跟人打起了官司。”这件事让崔显芳深切意识到没有文化就会受人欺负,于是他家都没回,要回钱后直接去了上海,考入了上海国语专修学校学习。

 

“也是那个时候,崔显芳接触到了中共党组织,在上海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崔春洪介绍,“两年的学习之后,他回到了田庄,由此成为了我们京西山区第一位中共党员。”

 

回到村里,开展革命启蒙,崔显芳的做法非常接地气。村里人贴春联的日子,他不再写那些传统的喜庆文字,而是按照党的思想,宣传新的认知,“特别是他自己家的楹联,他写道‘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主观须得客观,自信方得人信’。”春联里的新词汇,乡亲们闻所未闻,也就是在解释春联的过程中,进步的思想得以在山村生根发芽。

 

不仅如此,崔显芳认为,要想让广大民众觉悟,最好的办法就是办学、讲学,“1926年,崔显芳将家中的两间房辟为教室,开办了田庄第一所高小,他自己任校长。第二年,他与同为党员的魏国元合作在宛平七区的区公所驻地青白口,办起了第二所学校。”

 

19329 田庄高小党支部成立

 

办教育,更为乡亲办实事。崔春洪回忆,自己小时候去隔壁村姥姥家,当时有位老人一直拉着他说话,“老人说你是田庄的啊,你们田庄都是好人啊,那个崔显芳救了我们,我们在矿里天天受欺负,也不敢反抗,都是他帮我们逃出来的。”

 

从矿里逃出来?长大后,崔春洪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当时田庄附近的长沟峪,有个国民党干部开办了一个煤矿,用套路哄骗村民下井干活,“上班之前,可先借贷20块大洋,利息三分,月底还不清,下月本息为26块,但矿工的工资低,其实根本还不起钱,大部分人累到死都出不去矿井。”

 

崔显芳知道此事后,立刻出资帮村民打官司,甚至变卖土地替工人们还债。解救出来的这些矿工,有的人最后成为了京西革命斗争的中坚力量。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们这边老百姓种核桃、山杏等土特产,要往昌平阳坊那边运,但在运输之中设有很多税卡,无数苛捐杂税。”崔春洪说,“崔显芳为了帮群众解决难题,就在田庄、淤白、苇子水、松树、高台等村秘密串联,组织村民成立请愿团,对不合理的捐税进行坚决抗争,最终也成功了。”

 

为人民请命,为群众奔走,崔显芳等党员的言行被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党在当地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已经成熟。

 

1932年的夏季,中共北平市委派马建民、刘云志、李育民先后来到田庄高小,以教师职业为掩护,协助崔显芳开展山区党建活动。19329月,田庄村有了共产党的党支部——田庄高小党支部。张又新任书记,高奉明任副书记,高连勇任组织委员,李育民任宣传委员。

 

马建民,1932年夏,中共北平市委派马建民等人先后来到田庄高小,协助崔显芳开展山区党建活动。新京报制图/陈冬


在今天的展馆里,记者看到了仿真的田庄高小旧址。据工作人员介绍:1932年秋,崔显芳召集赵明鉴、张又新、李茂田、崔荣春等人,传达中共北平市委西郊区委意见,成立中共宛平临时县委。随后于1933年春,正式成立中共宛平县委,书记赵明鉴、组织委员师永林、宣传委员先后由张又新和魏国元担任。同时,中共宛平县委决定在青白口村开设“一元春”药铺,该药铺为秘密联络站,崔显芳以坐堂大夫之名,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来访者参观纪念馆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至此,地火涌动,整个京西的革命形势焕然一新,并为后来建立平西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47岁牺牲 临终在家人手心上写下“跟党走”

 

在那个黑暗与动乱的年代,带领人民追求进步与解放,风险是巨大的,代价往往是自己的生命。

 

京西地下党的活动与当地群众的觉醒,让反动当局十分警觉,1934年夏天,中共宛平县委遭到破坏,宛平县委领导人崔显芳、赵明鉴、魏国元被反动当局以“通共”、“私造军火”的罪名先后逮捕。据崔显芳的后人回忆,当时,崔显芳与几名地下党员均受到了严刑拷打。19352月崔显芳被营救出来,但已经奄奄一息,出狱后仅过了12天便与世长辞,牺牲时,崔显芳年仅47岁。

 

崔显芳简陋的故居里,现在仅存了一些家具摆设等物件。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崔显芳在弥留之际,把他家人叫到床前,并在大儿子的手心里写下‘跟党走’三个字,这句深情嘱托,后来也深深影响了他们整个家族的命运。”崔春洪介绍,在崔显芳牺牲后,崔世家族三代人几乎都参加了革命工作,家里出了4位革命烈士。

 

崔显芳的侄子崔一春,1932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一边教书,一边从事革命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崔一春积极投身于抗日工作。19401117日,崔一春在霞云岭附近不幸被捕,最终壮烈殉国,时年37岁。

 

崔显芳的另一个侄子崔锦春,1936年入党,1948916日,时任大队副政委的崔锦春在执行一次紧急任务时牺牲,与其兄崔一春烈士牺牲时同样年龄,年仅37岁。

 

崔克勤是崔一春的小女儿,幼年受崔显芳和父亲崔一春的影响,上小学时就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抗日宣传活动。19413月,崔克勤被派驻涞水县木井村宣传抗日。26日,日伪军对木井村扫荡,崔克勤在组织群众转移途中被敌人发现,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她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时,崔克勤年仅16岁。

 

“跟党走”,在今天的田庄村,这句口号在村口被展示得非常醒目,而战火纷纷的年代,京西的年轻党员们,早已用生命诠释了“跟党走”绝不仅仅是口号,而是信仰与行动。

 

“伪乡长”的另一个身份

 

“崔显芳协助建立党支部之后,村里记载的第一任书记名叫张又新,是跟崔显芳一起坚定革命的外村人,可惜史料上没有太多记录,而我们村第一个当书记的本村人,名叫崔显堂。”


崔显堂,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地下秘密党支部书记,1942年牺牲,1983年被正式平反并被认定为革命烈士。新京报制图/陈冬


目前在田庄村当第一书记的邵建伟表示,崔显堂的经历非常传奇,甚至可以说是为了党的工作“忍辱负重”,牺牲数十年后才被平反为烈士。

 

如今,在崔家的祖坟内,崔显堂有两块墓碑,其中一块墓碑对他和他的后人来说意义重大。“那个非常时期,因为崔显堂一直在这里做‘伪乡长’,为日本人干活,乡亲们都认为他是汉奸,直到几十年后,才有人为他平反。这第二块墓碑也是政府后来给立的,上面刻着‘革命烈士’。”邵建伟说道。

 

“其实早在1938年,崔显堂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在为地下党工作。”邵建伟介绍,抗日战争爆发后,田庄地区的党组织为了配合共产党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崔显堂主动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当时是崔显芳的侄子崔兆春带他入党,崔显堂随后又动员了村子里四五个年轻人入党,那一年他42岁。”

 

19425月,日军占领了斋堂,平西抗日根据地一下子变成了敌占区,斗争形势十分严峻,日军的炮楼都盖到了田庄村里。就在这时,崔兆春悄悄来到了崔显堂家,告诉他原来的支部已经暴露了,现在没办法展开工作,所以他们决定建立地下秘密支部,由崔显堂当党支部书记。崔显堂一口就答应了,但他没想到的是,组织还有另一个艰巨的任务派给他,就是与日本人“交好”,去做个伪乡长。“日本人进村的第5天,他就干起了这个遭人唾骂的伪乡长,当时村里人都说他是汉奸走狗,背后总有人指指点点。”

 

迟到41年的真相与荣誉

 

崔显堂白天对日伪军笑脸相迎,晚上进行秘密工作。这个伪乡长并不好当,邵建伟介绍,“田庄村据点的日军到村子里要粮、要钱、要劳力,更可恨的是,他们还让崔显堂给他们找女人。”

 

除了为抗日传递情报,崔显堂的任务当然包括保护乡亲,他让村里妇人往脸上抹土或躲藏起来,面对日伪军追索,总是推托说“人都跑了,找不到。”日本人当时还派给他一个修炮楼的任务,他在日本人监工的时候就干活,日本人不在的时候就停工。对于日本人来说,这个“汉奸”当得是非常不称职,炮楼里的敌人经常拿崔显堂出气,连踢带抽。而他呢,只能忍气吞声,一个劲儿地赔不是。

 

邵建伟讲,忍辱负重的崔显堂,还要背负着骂名,“村里人看到他被打,说他活该,但也有人感觉到了他跟铁杆汉奸不太一样,知道保护乡亲。当时村里人都劝他别干伪乡长了,但他总是摇头,沉默不语。”

 

“一来二去,日军对他开始有所怀疑。他们就以‘工作不力’为由,把他抓进炮楼,严刑拷打,逼问他是不是共产党员,崔显堂没有露出一丝破绽,最后被放了回去。”邵建伟称,10多天后,日军又把他关了起来,不给吃喝,又打又骂,但他还是没有松口。

 

19427月的一天,日军突然包围了崔显堂家,将伤病未愈的崔显堂第三次抓进了炮楼,这次他们用火烤铁烙等酷刑逼问他是不是共产党员,村里还有哪些人是共产党员。719日,遍体鳞伤的崔显堂被日军推进了村后面事先挖好的一个土坑里,直到最后一刻他都没有说出任何情报,就这么带着秘密英勇就义。

 

采访中,邵建伟向记者感慨,崔显堂从担任伪职到就义,仅仅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却始终没有人知道他是秘密党支部书记。“直到1978年,崔兆春终于回到家乡问起崔显堂的事情,才知道这么多年崔显堂竟然还背负着骂名,赶紧说出了崔显堂其实是一名真真正正的共产党员,那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1983年,经过组织程序,崔显堂被正式平反并被认定为革命烈士,而此时距离崔显堂牺牲已经整整41年了。”

 

红色旅游 传承京西山区第一支部红色记忆

 

如今的田庄村,已成为了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为了纪念革命先烈,田庄村为崔显芳建设了纪念馆,灰墙土瓦的崔显芳的故居至今保留完整。


创建京西山区第一党支部的崔显芳的故居。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村支书崔春洪介绍,村里如今有百年来一直延续的山核桃、山杏等种植业,绿色天然的香椿采摘、百亩薄皮核桃观赏采摘游都是特别受欢迎的旅游项目,逢年过节,传统的山梆子戏、田庄村聒子鼓也都让城里人耳目一新,而如今这平静安逸的生活,都是当年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因此,红色教育、红色旅游是田庄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项目。

 

村内村外,目前到处可见鲜明的红色文化标志和革命历史标语,走进山区就能感受到浓厚的革命历史氛围。邵建伟说,村子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情报联络站,同时也是粮食物资运输通道。“日军多次在田庄扫荡,而田庄的抗日军民也在这里展开斗争,比如劫持运粮车、割电线,但很多斗争场景后来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我们如今也在通过建设还原当时发生的故事。”邵建伟表示,“村里有值得骄傲的红色历史,继续深挖红色故事,就是想让后辈更加感受到这份荣誉感和使命感,让京西山区第一党支部的记忆永远传承下去。”

 

新京报记者 李傲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