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社会是传统风俗的保留地,其中不乏民间文化的精髓,当然也掺杂有陈规陋习。在一些乡村,办白事攀比成风。然而,在山东沂水县,这一陋俗在2017年推出“惠民礼葬”政策后,乡风也跟着悄悄改变了。沂水县政府承担全部殡葬费用,用一场简朴又不失庄重的“追思会”为逝者送行,在“人生终点站”重塑乡风文明。5月25日,“惠民礼葬”改革专家研讨会在山东沂水县召开。会上,沂水县委书记薛峰介绍,“殡葬改革4年来,在沂水县,没有了大操大办,杜绝了披麻戴孝,根治了散埋乱葬;不论生前是领导干部、企业老板,去世以后,待遇是一样的。沂水县彻底解决了殡葬难、殡葬贵、死不起的问题,让每一名逝者保持了最后的体面和尊严。”

 

山东沂水,一处松柏掩映的公益性公墓。王纪辛 摄


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身后事”

 

入夏的沂蒙山已是一片葱茏。在沂水县南部的潜山区,一处向阳的山坡上,一人高的松柏行列有序,一方方卧式墓碑庄重地摆放在两树之间。

 

这是沂水县许家湖镇规划建设的一座公益性公墓。村民王树奎自从公墓建成就在这里担任专职管理员。据他介绍,公墓主要服务周边25个行政村的墓葬需求,村民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身后事”。

 

沂水县的殡葬改革开始于2017510日,在全国率先推出“殡葬全免费”政策。按照规定,涉及遗体的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公益性公墓墓穴和墓碑使用费、碑文刻制费全部免除,用“惠民礼葬”补齐民生服务领域的短板。

 

为了将这一惠民政策落地生根,沂水县将县殡仪馆由自收自支单位改制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建设统一设计的公益性公墓,在县、乡镇设立公墓管理机构,每处公墓设专职管理员,确保免费安葬和维护管理。

 

相关规定也在政策推行时同步出台,202044日正式出台了《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从制度化层面,将沂水殡葬改革推上长效化轨道。

 

截至目前,沂水县已规划建设公益性公墓110处,平均每个乡镇(街道)新建公益性公墓35处,每处辐射半径3公里、服务10个村左右,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

 

建公益性公墓 一改“死人和活人争地”陋习

 

作为专职墓地管理员,村民王树奎经历了沂水县殡葬改革的全过程。据王树奎介绍,他所负责的长山墓区还承担着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附近老坟、散坟的搬迁安置工作。

 

王树奎讲述沂水县殡葬改革。王纪辛 摄


沂水县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县,推行殡葬改革前,安葬用地压力大,“死人与活人争地”的问题比较突出,也是沂水殡葬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据沂水县有关部门统计,传统散葬方式一亩地最多建20处坟墓,每年光安葬逝者至少需要300400亩地,而建设公益性公墓,一亩地可建200处双穴墓,一年仅需2030亩地,节省了90%的土地。

 

据王树奎介绍,长山公墓已安置迁入坟800座,并完善相关登记制度,发放县里统一印制的《公墓使用证》,“腾退出来的土地主要用于村居环境提升。”

 

村民们也大致算了算,按照十年使用的期限,许家湖镇在老坟搬迁一项上就能节约土地200亩,节约木材7500方。

 

沂水县有关部门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数据统计,截至2021519日,沂水县已有35202户逝者家庭享受殡葬全免费政策,新去世人员进公墓安葬率100%,累计节约社会殡葬支出8.8亿元,节约木材3万多方,节约土地1000多亩。

 

从殡葬服务入手 重塑乡风文明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临沂方言话剧《樱桃崮下》中,保守的“二舅”振振有词地教导子侄辈“要对老爹孝,早备棺材料”,这句台词生动地反映出临沂地区传统殡葬习俗里的“老规矩”。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乡村仍保留着不少这样的陈规陋习。仅在鲁南乡村,有关“身后事”的流程就包括“泼汤”在内的10来个环节。村民迫于世俗压力,不得不遵从所谓“约定俗成”,攀比之风盛行。

 

在沂水县推行殡葬改革后,当地居民享受到“殡葬全免费”政策,与此同时,在殡葬陋习浓重的沂水乡村,1040个村的红白理事会发挥了移风易俗的主导作用。

 

沂水县针对乡风民俗,在保留乡土社会的人性化特色的同时,首推红白理事会制度。对红白理事会进行了重新组建,建立章程、加强培训、规范行为,倡导移风易俗。

 

一个显著的改变是,用“追思会”取代繁冗的丧葬陋习。

 

在沂水县道托镇花沟村,红白理事会成员李德江为村里去世的老人按照“新章程”操办了白事。

 

不同于其他村,花沟村在实行“追思会”之外,还从2019年起,在村里设置公益食堂,为前来吊唁的亲朋提供餐食。

 

据李德江介绍,“有的村民担心,节省了‘身后事’的开销,如果不在答谢宴上办得风光一些会被乡亲笑话。”

 

在红白理事会的主导下,按照约定,花沟村奔丧的份子钱只需要交一元、两元,最多十元,红白理事会成员负责记账,“办答谢宴的钱就从这笔钱里出,一场丧事办下来,逝者家属每桌顶多花个一二百块钱。不用花那么多钱了,农民自然高兴,省钱是一方面,关键是通过一起忙活,加强了邻里情感,增进了干群关系。”

 

不仅如此,入葬的村民都是按照自然顺序排列,不得挑选、预留穴位。“在沂水县,无论生前是机关干部还是普通百姓,无论生前富有还是贫穷,去世以后待遇是一样的,让每一名逝者保持体面与尊严。”沂水县委书记薛峰说。

 

沂水县推行殡葬改革后,在2019年山东省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2020年临沂市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沂水县均位居第一。

 

有学者认为,沂水县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的惠民礼葬,进一步织密了“生老病死”的民生保障闭环,闯出了基层殡葬改革的新路子。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媒体人 王纪辛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