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宗商品的价格可以说是坐上了“过山车”。5月初,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多个品种价格创历史新高,其中“黑色系”涨幅最为明显,铁矿石、焦煤、螺纹钢、热卷、玻璃等品种多次涨停,基本金属也出现上涨。


5月12日、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两次关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问题。此后再次提到了上游原材料涨价,强调保供稳价,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


5月23日,国家发改委、证监会等五个部门联合约谈了铁矿石、钢材、铜、铝等行业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重点企业。两日后,国家发改委出台“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提出做好铁矿石、铜、玉米等大宗商品价格异动应对。除此之外,多家交易所也出台措施为市场降温。


5月13日起,“黑色系”期货连续多日下跌。部分此前领涨的黑色系期货品种累计跌超20%。铁矿石主力合约从1300元以上高点回落至1000元以内,螺纹钢也从6000元高点跌到4600元附近,基本已经抹去今年以来的涨幅。 


大宗商品价格是否已经走到拐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投资有何影响?新京报邀请了中国银河证券策略分析师曾万平、南华期货高级分析师顾双飞、启牛商学院副院长梁永甫对这些话题进行讨论。


大宗商品涨价的驱动力是什么?

资金因素占主导 国内属性强的品种已见顶


新京报:此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什么?是供给端、需求端还是流动性的原因占主导?


顾双飞:主要还是供需端和资金端的问题。供需端的影响已经体现在从去年到今年的大行情里面了,5月份以来的这波行情还是资金端的因素占据主导。一些资金有过度炒作现象。另外,在目前流动性宽裕的情况下,有一些资金会将大宗商品作为宏观配置中的一个比重比较大的部分,比如配置原油、贵金属这些国际属性比较强的品种。


从国内商品市场来看,供需面变动不大。比如螺纹钢,本身并没有很大的供需矛盾,4月到5月份螺纹钢的产量是在增加的,库存也是在增加的,为什么螺纹钢期货价格能在短时间内从4000多元涨到6000多元,可能资金和情绪占据主导地位。相关部门也已经出台一些措施来打击投机炒作行为。


供需面的变化即使有影响,也是一个缓慢释放的过程,本身商品的价格中枢是会缓慢上涨的,螺纹钢期货价格从4000多元涨到6000多元应该是通过很长一段时间走完的,不会像5月初这样在两周时间内走完。


梁永甫:关于情绪和资金的推动因素,有一类是大额资金,会在市场波动的时候提前进入、提前退出,达到套利的目的;另一类资金是具有投机心理的投资者,看到价格波动比较大,就觉得可以浑水摸鱼,这类资金大量进入的话也会让大宗商品价格波澜起伏。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其中一个是海运成本,原材料的上涨未必只是其本身价格上涨,还有挖掘、运输成本等。去年开始国际海运成本已经大幅上升了,原材料价格就会上涨。另外,在全球多元化格局下,所有的国家进口原材料都会货比三家,在这个过程中会牺牲一些效率,产生一些损耗,也是助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一个因素。


新京报:目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否到达拐点?如不是,何时到达拐点?


顾双飞:部分国内属性比较强的品种,短期内应该是见顶了。因为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措施,像5月初那种极端的行情和价格可能再也见不到了。


但是对于某些国际属性比较强的商品品种,比如铜、原油,由于美元仍然处于弱势,那么这些商品品种的行情可能还没有结束。


梁永甫:相较于市场自然的拐点,可能国际之间博弈产生的拐点更难预测。前一段时间美国大量“放水”,很多国家流动性都比较宽松,资金要流向洼地,这也是大宗商品上涨的助手之一。在全球大放水的格局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保护措施,美国的保护措施就是加息,如果美国择时加息,让资金快速回笼到美国的话,这个拐点可能比市场作用下的拐点更加猛烈。市场拐点是可以通过过往的数据来预测,但是国家调控措施是难以预测的。


新京报:随着监管层密集发声,相关部门可能有哪些措施来遏制大宗商品价格的不合理上涨?如何解决国际传导因素?


曾万平:短期来说,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对期货市场投机行为进行打击,包括一些行业协会的稳价措施,这些都是必要的,这抑制了近期相关商品的价格过快上涨。


从中长期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问题,最重要的是两方面,供给和需求。供给在短期内很难大幅提高,因此主要是需求,要把高耗能产业的需求降下来,进行一些抑制。从更长期来看,整个社会的供需结构必须调整,我国对钢铁、铜、煤的需求很高,未来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块需求要降下来,如果需求不降,中长期也很难把价格降下来。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PPI走高 

是否会向消费端传导?


新京报: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PPI走高,4月我国PPI同比增长6.8%,创三年半新高。今年以来已经出现部分消费品涨价。PPI上涨会不会向CPI传导,导致普通消费者受到影响?


曾万平:我国是一个生产型国家,PPI向CPI传导相对来说比较难。一些下游行业,比如纺织、蔬菜、养殖,本来就是产能偏过剩的状态,上游的大宗商品涨价是传导不下来的。也有一些行业会向下传导,比如家电、工程机械、船舶制造等。一些小宗商品也在涨价,比如纸,硅、化肥等,涨价是一个全球普遍现象。因此,未来一段时间,PPI是会向下游传导的,CPI也会往上走。居民生活日用品还是会有一些价格出现上涨。但是不用过于担心,现在CPI还是在1%附近,未来涨到4%的可能性非常小。PPI上涨幅度也不会有很大部分传导到CPI,估计可能在1/3到一半的水平。


顾双飞:从我国CPI的构成来看,食品类的比重是最高的,占比超过30%,近期猪肉价格较低,所以我国CPI并没有很剧烈的波动。另外像家电、工程器械在CPI中的占比不是特别高,所以导致CPI与PPI的走势有一定差别。


4月份的PPI同比涨幅高,也与去年的低基数有关。5月份,同比来看PPI可能还是会比较高,但是环比涨幅肯定会有所放缓。


CPI没有很大的上涨压力,未来CPI与PPI的剪刀差也不用引起太大的担忧。


梁永甫:PPI会温和向CPI传导。我想强调另一点,就是CPI升高并不是一件坏事。CPI是需要与PPI同步升高的。PPI走高代表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如果CPI不跟着走高,就意味着企业的东西卖不出去。我们对CPI是有一定的上升期望的,只要实际上涨在我们的预期限度内,就是安全的。


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投资? 

股市煤炭板块还有上升动力


新京报:对投资者来说,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资产配置?


曾万平:对于股市来说,可以分国内国外两方面来看。大宗商品中,国内定价的主要品种包括钢铁、煤炭,煤炭板块在最近几个月还是有一定上升动力,钢铁最近一段时间因为遇上南方雨季,可能没有前期那么强势,但是三季度以后,尤其是8月份以后还是有机会的。


国外定价的品种主要包括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铜、铝等相关板块值得关注,因为过去五六年整个大宗商品是比较低迷的,比如铜,已经好几年没有很高的增速了,现在需求已经上来了,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同时一些老的铜矿还在淘汰,所以还是值得关注的。


还有一些小的商品,比如磷化工,最近也有在涨价的趋势,尤其是有些地方拉闸限电,这里面有一些机会。当然如果对于下游行业来说就是利空。


对于其他资产来说,大宗商品如果维持偏高位状态,会对利率产生影响,利率在未来三个月大幅下降的概率是很低的,对于核心资产的持续拉升是不利的。去年核心资产持续上涨,很重要的原因是利率较低,经济也比较低迷,核心资产就受到追捧,在现在大宗商品价格、利率相对比较高的情况下,核心资产的优势就不会那么明显。对资本市场来说,今年可能不会一边倒地倒向核心资产,商品也有机会,科技股也有机会,风格会比较均衡,一边倒的情况不太会出现。总体来说,涨幅可能不会像去年那么强劲,但机会还是比较多。


梁永甫:我所接触的大部分投资者基础投资知识不是很足。大宗商品近期的走势可能体现出一些收益上的机会,但投资主要看的是风险而非收益,大宗商品很多风险还是未知数。所以,大多数投资者,尤其是基础比较薄弱的投资者,还没有到用大宗商品的信息来判断资产如何调整的地步,只需做好最基础的资产配置,把保值的钱、升值的钱、博取高收益的钱分配好,这比把所有的钱放到银行、放到股市或者放到房子里要好很多。我建议大多数投资者,不要让大宗商品近期的波动过于影响自己的资产配置,这只是投资长河中的一个小波段,你的资产配置才是抵御风险的一个永久利器。


新京报:从股市来看,今年以来,周期板块迎来修复性行情,钢铁、煤炭、石化等板块涨幅领先。现在买周期股到底是“刀口舔血”还是“布局良机”?


曾万平:周期股品种非常多,情况各不一样,很难给出一个总体的判断。如果是在5月上中旬,价格非常高的时候买入,那可能是刀口舔血,但是现在价格已经降下来了,机会其实比风险更多。


对于投资者来说,一定要去买自己熟悉的品种。比如,如果你在电缆企业,可以重点关注铜;如果你是房地产行业,可能关注钢铁多一些;如果你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就关注碳酸锂、氢氧化锂,还是要具体品种具体来看。


整体大宗商品是经历了近10年的熊市,供给是比较短缺的,多数大宗商品相关企业的利润波动其实在下降。经历过多年的去产能,现在周期股上市公司的利润波动比我们想象的要低很多,不再是像2011年之前那样波动很大。现在周期股品种的盈利能力、稳定性,比一些新兴产业还要好。而且现在我国经济处于复苏的中后期,其他国家可能在复苏中期,复苏还未结束,商品类股票还是有机会的,但是投资者要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投资。


个人如何投资大宗商品? 

注意杠杆和风险


新京报:个人投资者投资大宗商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常见的“坑”需要避免?


顾双飞:期货是有杠杆的,投资者要有清晰的认识。如果投资者要投资大宗商品,在这里面投入的资金只能在你总资金里面占据一个很小的部分,这样比较合理。因为期货本身的杠杆,资金波动的速度非常快,如果把大多数资产放到期货里,期待通过高杠杆一夜暴富,这样的心态是不可取的。在期货里面30%的仓位其实相当于股票300%的仓位,因为大部分期货实施保证金制度,因此风险度和股票也大不相同。


期货还有交割月的概念。股票可以长期持有,但是期货有到期日,就是交割月。现在主力合约是2109合约,这意味着这个合约到今年9月份就到期了,合约就下架了。在进入交割月之前,期货公司会提醒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不能进入交割月,一旦进入交割月就意味着有现货买卖的交易,个人是不能进行现货买卖的,因为大宗商品的交易主体都是企业法人。


期货有很多个交割月,现在大多数期货主力合约都是5月、9月、1月,不同交割月的期货合约价格是不一样的。比如,去年5月原油价格达到负数,很多投资者想要去抄底,但是选择哪个期货合约是很有难度的。如果你买近月合约,比如5月的,价格很便宜,但是马上就到期了,等不到利润可以兑现的时候了;如果买9月或1月合约,持有时间长一点,但是远月合约的价格要贵很多,这个抄底可能就会有点不划算。这是期货投资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就是不同月份之间的升贴水。对于不同合约月份,投资者要判断当前价格是否与自身的投资周期相匹配,是否跟自己对于商品本身基本面的预判相匹配,这与股票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另外也由于期货是杠杆交易,在有极端情绪影响的情况下,所需的资金不需要那么多,所以期货很容易有大起大落的情况。在极端行情下,如果投资者没有把握好仓位管理,即使你方向看对了,也可能有比较大的损失。


我建议投资者,首先要做好风险管理和仓位把控,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学习商品本身的相关知识,包括基本面,以及未来的供需结构,看目前的价格是值得做短线的投机交易还是长线的商品价值投资。


期货投资与投资者所持资金的绝对值没有关系,10万元在期货市场也能做很多品种。但是,杠杆在心中,风险在心中,更多是跟投资者本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相关。


曾万平:对于没有相关产业背景和专业金融知识的投资者,普通投资者,我不建议去投大宗商品,包括比特币也是一样。除非资金非常多,一点无所谓,但如果把它作为发家致富的工具,那强烈不建议这么做,这里面的风险比普通的股票要大很多。普通投资者还是建议做一点自己熟悉的投资,比如消费股,是你身边能接触到的东西。


如果有相关的产业经验,比如钢铁厂商,或者钢铁行业的研究员,可以去投资钢铁相关期货,但是如果没有经验,只是看到短期的行情就冲进去,就可能面临很大亏损。


梁永甫:任何产品我都建议价值投资。切忌盲目追涨杀跌。如果不是非常有经验的投资者,建议少做短线,以价值投资、长期持有、不懂不投这样的理念为主。


新京报:你对个人投资者下半年的投资布局有何建议?


曾万平:首先,不懂不投,要去做你熟悉的,不要轻易跨界。


其次是定位,2019年、2020年都是牛市,今年情况不同,现在股市偏高位,处于风险相对比较大的位置,做股票投资要定位好,今年整体回报率不能和去年、前年比。


周期股也有机会。科技股的风险比周期股大,科技股跌起来比周期股更快,因此投资科技股要及时跟踪公司。另外还有一类比较适合多数投资者的股票,就是负债率很低、股息率很高的股票,虽然成长性不太强,但是可以赚取稳定的收益。比如中国神华,股息率达到10%,负债率在20%以下,很安全,投这类股票赚不了大钱,但是每年能获得一个稳定的回报率。


对于大家比较关注的白酒板块,估值已经处于历史高位,只能赚业绩增长的钱。茅台提升估值的过程已经结束了,未来就是看公司能否提升业绩,可能也就是10-20个点的水平。但是茅台比较稳定,它的市场份额多数投资者是可以观察到的,因此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还是一个比较值得参考的品种。


顾双飞:可以关注两条线,一是受益于宽松金融环境的品种,还有目前市场依然有比较明显供需矛盾的品种。我认为下半年美联储为了达到经济和就业增长的目标,未来几个月还是会维持流动性相宽松的环境。所以投资大宗商品可以聚焦性地关注比较能受益于这种金融环境的品种,比如原油、有色金属,可以尝试逢低纳入。


另外,国内依然有比较明显供需矛盾的品种,比如煤炭、动力煤,本身的供需矛盾还是存在的,今年的用电高峰还没有到来,对于缺电的担忧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动力煤还是有一定机会的,可以去关注。在总体节奏上,建议投资者尽量不要在目前的点位上追涨杀跌,还是要根据市场节奏来逢低吸入。本身今年的操作难度肯定会比前两年高很多,还是要注意风险。


梁永甫:我的建议是不断学习。我们现在面临的投资环境和国际环境是前所未有的,这意味着历史经验未必是有效的。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很多人会有畏难心理,依赖专家,依赖一些外部机构,但是在现在的环境下,投资者要有自己的判断,要不断学习,跟上新闻变化的速度,更新自己的知识,专家的意见只是作为参考,自己进行思考和判断,这是更为稳妥负责的。你了解的东西才能在它上面赚钱,不了解的话千万不要在它上面赚钱。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顾志娟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