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压力明显增加。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近段时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为此,自5月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连续3次“点名”大宗商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明确提出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要求做好市场调节、做好保供稳价。


众所周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我国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稳就业的主要阵地,但其抗风险能力却相对较低,尤其难以抵御这种由大宗商品引发原材料涨价直接造成的经营风险。因此,平抑大宗商品价格,不仅是挤出价格泡沫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和发展的必要之举。


今年以来,受益于国内疫情的有效防控,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至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943.5亿元,同比增长1.06倍,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较快增长态势;与2019年同期相比,利润增长49.6%,两年平均增长22.3%。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恢复,市场主体活力也有了进一步增强。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背景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压力明显增加。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今年5月中旬与5月上旬相比,有33种产品价格出现上涨。一些品种特别是金属类商品如铁矿石、钢材、铜、铝等,自5月上旬以来更是出现了加速上涨态势,价格连创历史新高。


▲大宗商品价格短时间内暴涨,使得国内企业原材料成本急剧上升。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固然与全球经济复苏有关,但也与国际资本过度炒作不无关联。其价格短时间出现的暴涨,使得国内企业原材料成本急剧上升,尤其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当其冲,其生产经营甚至因此陷入困境。为此,好不容易争取到的订单变成了“烫手山芋”,一些企业不得不暂停接收订单,一些企业则无奈涨价,也有企业选择与供应商共度时艰。


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暴涨的传导效应也显现出来。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CPI同比涨0.9% ,但PPI同比飙升至6.8%。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盈利水平并未随之提升,不少企业甚至到了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境地。


为了应对此一困难局面,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包括落实好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税,精简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办理手续;实施好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普惠金融力度,落实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等政策,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等。


在此基础,面对大宗商品价格的过快增长,国常会提出针对性工作要求,也是为小微企业精准纾困。而在多个部门联合出手给大宗商品市场降温后,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出现了明显回落。数据显示,自5月13日以来,铁矿石、钢铁、铜、铝等多个商品期货品种回调幅度超过10%,降温明显。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人民币汇率问题。人民币目前面临升值压力,虽短期内有助于企业减轻原材料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但也会带来出口竞争力减弱的负面效应。因而,也要就此进行综合评估,将相关措施及时纳入纾困政策组合拳中。而相关企业自身也需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主动增强抵御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应对能力。


总之,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我国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环境下,尤需对其有针对性地继续加强支持。这不仅是保住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必要举措,也是稳就业、保民生的关键所在。  


编辑:何睿   校对: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