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政策来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调整生育政策等问题,会议作出重磅部署。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健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详情>>>


从教育到休假,从保险到税收,你关心的“三孩”政策配套支持措施包括:

◆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

◆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

◆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

◆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

◆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

◆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要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

◆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

◆要深化国家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区域人口发展规划研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为何启动三孩生育政策?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少子化和生育意愿降低是全球性问题。“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基本上是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从上世纪早期生育率就不断下降。所以,低生育率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遍现象,也是应对老龄化最难解决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在《比较》第113辑文章中指出,20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到达峰值,形成老龄化的第一个人口转折点。接下来中国人口将出现第二个转折点,以总人口达到峰值并开始负增长为标志。详情>>>


此前,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在下跌,人口出生率再创新低。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七人普”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增速放缓,过去十年间年均增长率是0.53%,较前一个十年下降了0.04个百分点,这种趋势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的持续下降;人们生育时间的推迟,以及生育养育成本的提高,都导致出生人口规模有所收紧。


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2020年全年出生人口1200万人,人口出生率降至8.50‰。详情>>>


北京大学教授陆杰华表示,这次放开三孩生育政策,一方面是为了缓解老龄化,但更重要的是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陆杰华表示,从“七人普”数据可以看出,我们面对少儿人口比重下降、少子化和低生育率等问题,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也是基于人口数据的一项重大决策。同时,这个政策是希望通过生育,来缓解劳动力不足。当前劳动力规模和结构都出现了问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是优化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结构、提高生育水平的重要方式。


“关心今天的年轻人,就是关心未来的老年人,这也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眼光从过去重点解决老年人问题变为现在解决老年人问题的同时放在年轻人身上。”党俊武说。


“灵魂发问”你会要孩子吗? 新京报贝壳财经出品


那么问题来了:

你会要孩子吗?

还生二孩吗?

新的“灵魂一问”:拼不拼三孩?


近期,随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出炉,对于生二孩的问题,此前新京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70后、80后、90后以及00后四个不同年龄段的市民,有人将其视为选择题,有人却早已打消了念想。


“我已经生了一个小孩,不打算生二胎。”新京报记者采访中,不少受访者给出不要二胎的答案。至于原因包括高龄生育担忧母婴健康问题,父母年纪大,孩子托管难以及养孩子成本较大等。不过,若能延长产假、提高生育补贴,解决低龄儿童的托管问题,受访者仍表示有生育意愿。


70后:


周岩(男):目前家里正打算要第一个孩子,长远来看,二胎是很有必要的,主要是为了减轻孩子将来的负担,也让小孩有个伴。但是担心自己精力跟不上,毕竟大城市节奏比较快、生活压力、竞争压力也很大,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也要倾注很多精力。


黄风(女):目前我还没有孩子,也不可能为了生孩子而结婚。我认为孩子和婚姻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并非全部。我是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孩子生下来需要考虑很多问题,包括教育问题。


80后:


王甜甜(女):我已经生了一个小孩,不打算生二胎。要说原因首先是经济实力不够,养一个都难,养两个压力更大;其次,教育问题待解,现在有孩子连高中都上不了,对我而言这难以接受。我自己年纪也大了,生二胎影响身体健康,影响身材,体力、精力也跟不上。


另外,生孩子后,需要花很多心思在孩子身上,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压缩,我还想去追求诗和远方。


赵洛(男):我当年响应“晚婚晚育”号召,31岁结婚,34岁要的孩子,“二孩政策”出台后,其实也想再要一个,但条件不允许。经济条件是最大顾虑,养孩子太费钱,400块钱一罐的奶粉两星期得吃三罐,从幼儿园开始就得给孩子报班,不然上小学后跟不上。


另外,我们两口子都要工作,产假又短,没时间带孩子,还从老家带了保姆过来,包吃包住月薪3000元,这又是一笔支出。


除非将产假延长至少一年,提高生育补贴,教育改革得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压力没那么大,才会考虑生二胎。


90后:


杨林(男):我是独生子,目前没有孩子,可能要到30岁之后才会考虑要孩子,至少会要一个孩子。我们这代人的想法和上一代可能不太一样了,会更多考虑自己,觉得没有必要非得为了孩子去捆绑很多东西。


黎梅(女):我已经结婚并且有一个孩子,目前不考虑生二胎。主要是压力太大了,家里老人年龄到了,照顾不过来,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两口子中有一个全职。如果说产假适当能延长一些时间,孩子的托管更方便一些的话我会更愿意生育。


00后:


赵军(男):目前自己的想法是不婚主义,所以对于婚姻不仅是没有憧憬更没有想法。大概率上是会持续自己的想法,将不婚进行到底。但是,也不排除突然遇到一个令你心动的人,转变想法考虑结婚。


我有考虑过领养,目前想法是领养两个孩子,一儿一女。虽然我不是他们的亲生父母,但一定会给他们家的温暖和爱。


王娅(女):将来的事情确实很难说,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打算生小孩。我觉得有小孩会让整个家庭更加的完整,这是没有办法替代的。我计划绝对不超过两个孩子,因为我是独生子女,知道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孤独,不过我也不知道两个小孩的家庭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未来和自己的伴侣面对很大的生活压力,生小孩的事情一定会考虑很久,因为首先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其次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没有能力和精力去照顾他们也是我们不负责的表现。详情>>>


专家呼吁尽快落实配套措施让年轻人“想生”


三孩生育政策来了,这对我国人口结构会带来哪些改变?二孩生育政策实施多年,在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方面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低生育意愿如何改变?


北京大学教授陆杰华坦言,客观上讲,一些政策之所以最终低于预期、没能实现平衡发展的目标,并非是政策不好,而是与老百姓的接受程度有关。“大家认为生不起、养不起。所以放开生育政策,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把配套措施做好,这是同等重要的。”


陆杰华还表示,除了配套措施外,在面对当前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带来的全球生育观、婚恋观的变化时,更应重视婚恋观的引导。“婚恋观的引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政策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三孩生育政策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如果能够得到认真落实,预计会在2035年对我国人口结构产生影响,到本世纪下半叶,我国过度老龄化的风险就有望消除。同时,党俊武也表示,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对普通家庭来说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到2040年,也就是‘60后’达到高龄阶段的时候,家庭多了年轻人,这个意义是相当重大的。”


“从家庭角度来讲,中国有中国的情况,需要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尤其是配套政策落实方面,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关心年轻人,把住房、教育等多方面的配套政策做实做牢。”党俊武呼吁。


“实际上,老百姓对老龄化问题也有切身的感受。”党俊武表示,党中央在各领域都提出了方向性的政策,下一步会有具体的举措出台,如果这些政策能够落实,生育意愿会不断提高,长远来说,应该对老龄化缓解的前景充满信心。详情>>>



声音│一对夫妻可生三孩,要在降低育儿成本上下大功夫


这是党中央正式提出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目标。在前不久公布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以后,中央根据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出现的新的现象,新的趋势作出这一重要决策,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将引起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这一决策的实施,将对我国未来相当长时期的社会运行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如何根据目前社会经济出现的新的特点,为社会构建起适合三孩生育的空间,让年轻人能够承担起这个“光荣使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纵观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危机,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改变,社会财富过多地投入养老,终将成为不堪承受之重。中国虽然还未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但老龄化的现象也已经出现,如果人口结构长期实现不了平衡,势将给现代化产生“拖后腿”的效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人口和生育政策已经开始有所放松,一对夫妇允许生两个子女,受到了部分家庭的欢迎。近十年来,这项改革的效果已经有所显现,“七人普”数据显示,我国少儿人口数量比10年前增加了3000万,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也增加了1%。但是,相比于我国正在增长的老龄化趋势,目前少儿人口的增长仍然是较低的。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人口结构的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特别是城市中的适龄夫妇生育二胎意愿不强,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是现在婴幼儿抚育的经济成本大幅度上升,客观上制约了生育意愿。因此,要让三孩政策见效,必须在降低婴幼儿抚育支出上下大功夫。


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期间,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大量独生子女深受家庭宠爱,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其时正是我国经济增长较快,民众收入增长也较高的时期,大量独生子女几乎是在“蜜罐”里成长,社会也把育儿当作一个产业推进,导致婴幼儿抚养成本急剧上升,并且成为全社会奉行的一种育儿模式。家长们自己可以节衣缩食,在孩子抚养和教育上却毫不眨眼地一掷千金。然而,一个孩子还可以这样,当家中有两个孩子甚至三个孩子的时候再要这样,很多年轻夫妇实际上是承受不起的。


很显然,目前这种在抚养孩子上不计成本的高投入,是推行三孩决策的一个“拦路虎”。在我国经济增长减速、民众收入增长也有可能放慢的情况下,这个“拦路虎”的负面作用不可小觑。现实的问题是,这种育儿高投入已经蔓延于全社会,构成了一种碾轧式的竞争环境,退回去“穷养”孩子已不可能,那么,只能“少养”了。


因此,要让三孩政策落到实处,政府方面需要做的最为紧迫的事情,便是按照此次政治局会议的部署,“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切实地把婴幼儿抚养的成本降下来。


就像以往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引起中国社会强烈变革一样,三孩政策的推行有望再一次引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在这方面,各级政府都应该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构建起一个能够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社会环境。详情>>>


你会把“生三孩”提上日程吗?

评论区等你


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新京报此前报道


编辑 常江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