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过程中,北京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建钢南里社区“撤桶建站”,腾出2个车位和1处阅报栏空间。


如今,一座不用手拉环、不用踏板、还有温水洗手的“智能式生活垃圾分类驿站”,正在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建钢南里社区西院上岗运行。


据悉,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向更多小区推行安装此类智能垃圾分类驿站。


小区居民刷卡扔垃圾,还能积分换奖品


“我们小区里有一座智能式生活垃圾分类驿站,不用拉环或脚踏板,就可以轻松扔垃圾,扔完垃圾还能在旁边洗手。”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建钢南里社区西院一位75岁居民刘大爷对新京报记者说,“为了防控疫情,驿站还配有智能开关洗手液和水龙头,均为无接触模式,就连洗手水都是温的。而且,小区居民只要扫一扫二维码,扔完垃圾,就可以凭积分到附近的超市兑换奖品。”


石景山区建钢南里社区西院的智能式生活垃圾分类驿站。


日前,新京报记者参观了八角街道在垃圾分类试点社区设立的这个“智能式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在刘大爷所在小区的出入口,记者看到,智能式垃圾分类驿站整体占地约20平方米,从外观来看,主要由垃圾投放区、功能区、洗手区、宣传区四部分组成。其中,在驿站的正面,垃圾投放区设置了1个厨余垃圾、1个可回收物、2个其他垃圾等投放口,居民通过电子刷卡便可分类投放垃圾;上方宣传区设置了电子屏幕,循环播放着垃圾分类宣传语;旁边的洗手区设置了智能开关洗手液、水龙头等设施。在驿站的背面,智能垃圾箱后侧有一间约8平方米的垃圾分类处理室,工作人员通过垃圾分类处理室及时回收垃圾,做好消杀工作,并清洗、更换新的垃圾桶,封闭式管理也让垃圾异味不再外漏。


小区居民正在刷卡投放垃圾。


小区居民扔完垃圾后,可以使用洗手液和温水洗手。


工作人员在后方更换垃圾桶。


建钢南里社区党委书记屈璠表示:“这个垃圾分类驿站内设有满溢、烟感报警,当垃圾桶达到80%容积、70℃温度并出现明显烟雾时,就会通过手机客户端向小区垃圾分类指导员发出探测预警,提醒其及时清理,避免安全隐患。”


“撤桶建站”腾出2个车位、1处阅报栏


自去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根据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公布的数据,北京市已创建完成602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


而这一年多,建钢南里社区从设立投放点到“撤桶建站”,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据屈璠介绍,经过前期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社区由最初的5处垃圾投放点合并为1处综合垃圾回收站,腾出2个车位和1处阅报栏空间。此外,社区还设置了大件垃圾存放处,规范垃圾投放、提升环境水平,整体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了居民的广泛支持。


另据石景山区八角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建钢南里社区西院上岗运行的这座“智能式生活垃圾分类驿站”,造价约30万元,均由街道负责协调出资,不需要居民出一分钱。为求实效并节约财政资金,智能垃圾分类驿站不是一步建设到位的,而是先动员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正确投放率达到90%以上,再投资开建。建设中也通过社区党委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比如温水洗手池就是来源于群众诉求。


“垃圾分类驿站建成之后,确实带动了小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屈璠表示,建钢南里社区西院有两栋楼,共有321户,约1000人。目前,小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参与率达到100%,垃圾正确投放率在96%以上。


八角街道争取为更多满足条件社区安装“驿站”


八角街道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表示,从“智能式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在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建钢南里社区西院上岗运行以来,深得附近居民认可,目前,街道正在争取为更多满足条件的社区安装此类智能配套设备。


5月27日,新京报记者在位于八角街道辖区内的八角中里社区看到,一个临时的集装箱式垃圾处理站已经在运行。八角中里社区书记李美红表示:“从目前来看,居民很支持我们这项‘撤桶建站’的工作。接下来,我们将尽快落实安装‘智能式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实现驿站‘转正’工作。一旦开始确定安装,20天左右即可安装投入使用。”


新京报记者 张建 摄影 张建

编辑 武新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