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图片来自新京报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日前到北京市检查高考准备工作,实地察看考生入场体温检测和身份识别、考场布置和隔离考场设置、试卷运输保管和分发等工作,了解考务指挥、考试综合管理平台运行情况,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有关部门高考组织准备工作情况汇报。她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做好高考组织和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确保高考平稳顺利举行,确保广大考生和考务人员安全健康。

2021年高考已进入倒计时。和去年不一样的是,今年的高考时间重回常态;但一样的是,今年仍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特殊高考”。

这就意味着,考生与教育部门不仅需要做好常规性的应考准备和考试安全保障工作,还得同时克服疫情带来的挑战。就此来说,所有高考考生和全体工作人员,都值得我们献上更多的敬意。

与去年相比,今年高考有两个新的动向值得注意。一是,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078万,再创历史新高,考场、考务人员数量均有所增加,组考工作任务也相对更繁重,对安全保障工作的要求也更高;二是,最近多地出现新的疫情,截至2021年6月2日9时,全国现有高、中风险地区共10个,分别涉及安徽省六安市、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综合这些因素,虽然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平稳,高考也如期举行,但包括疫情防控在内的安全之弦,依然必须绷紧。

事实上,此前多地就已经要求所有考生实行14天健康监测,并原则上不出省,这是对疫情传播风险的提前预防。但由于国内最新出现的疫情,依然不能低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尤其是中高风险地区,要针对特殊情况、特殊考生,因地制宜制定科学、人性化的参考方案,确保疫情防控安全与考生参考两不误。

此次专题会议也明确要求,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特别是近期出现疫情的地方,要加强考生精准分类管理,对核酸检测阳性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等考生,经专业评估、符合条件的可安排在救治场所或隔离场所考试,严格实行闭环管理,切实做到不因疫情影响高考、不因高考引发疫情传播。

比如,一些监测到有发热、咳嗽等情况,或是健康码异常的考生,到底如何参考,不仅要有提前的制度安排,做好政策发布,也应备好应急预案,以科学应对突发状况。

这次作为全国主要中高风险地区的广东省,已将涉考的考生、工作人员、家长等分为七类人群制定了差别化的防控措施,如此精细化的防控思维,就值得学习。

还要指出的是,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安全保障工作。像去年高考第一天,安徽歙县遭遇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就导致千余名考生无法准时到达考场。

而据气象部门,今年高考期间全国多地也可能出现强降雨、强对流等极端天气,各地也应未雨绸缪,做实应急预案,尽量降低气候因素对于考生的影响。

此次专题会议明确强调,要加强洪涝、地质灾害等极端天气的预判,制订周密的工作预案,开展应急培训和模拟演练,及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跟疫情防控相比,这同样重要。

高考准备与安全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科学调度、密切配合。而疫情下的高考,既是学业大考,也是防疫大考、组织大考,是对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的又一次检验,有去年的经验在先,我们理应做得更好。以安全保障工作的万无一失换取考生顺利参考、从容作答,这值得所有人努力。

编辑:陈静  校对: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