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黄哲程)6月1日,我国进入主汛期,据国家气候中心会商预测,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由此前的“一般到偏差”调整为“偏差”。6月到8月,我国总体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北方和南方均有多雨区,极端天气偏多。

 

主汛期强降水、洪水、城市内涝、地质灾害等多发,公众应如何做好自我防护?记者根据中国气象局、应急管理部等部门的公开信息,梳理了一份个人防汛避险指南。

 

暴雨天如何防雷?

 

入汛以后容易发生持续强降雨过程,雷电天气进入高发期,容易引发事故。遇到强雷电天气时,如果居民在室内,尽量不要接近室内裸露的金属物,如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也要远离潮湿的墙壁,更不要靠近避雷针的引线。家中屋顶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的,打雷时最好不要洗澡,存在雷击隐患。

 

当在室外时,居民应远离树木、铁塔、旗杆、金属广告牌等孤立、带有金属的物体。如果正在游泳,要赶快上岸,离开水面。汽车也是比较理想的避雷场所,打雷时正好在开车的人要注意关紧车窗。

 

野外放牧或劳作时,应尽量躲避到就近的室内、山洞等场所,千万不要在树下等引雷的地方避雨。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应尽量蹲下并低头,双脚并拢,双手抱膝,不要用手撑地,避免因雷击所产生的“跨步电压”对人体造成伤害。

 

遇到城市内涝怎么办?

 

关注预警,提前防护。注意接收气象和水务部门发布的暴雨和积水预警信息,地势低洼的小区、商场、车库等要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可以用门板、沙袋等筑起挡水坝。

 

到高处避难。避难场所一般选择较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及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比如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等。

 

远离用电设备。避免因设施漏电引发危险。发现高压线塔或电线杆倾倒,若遇到断裂的电线搭在地上的积水中,要迅速远避。如家中遇内涝积水,应及时切断电源、煤气阀。

 

注意防汛标志。不要在有积水的道路上行走,注意路边防汛安全警示标志,尽量贴近建筑物,不要靠近有旋涡的地方,防止跌入缺失井盖的深井、地坑等危险区域。

 

开车注意安全。开车时,不要冒险把车开到有积水的地方,停车的时候也不要将车停到低洼处,防止车辆进水。通过积水处,使用低挡行车,打开车窗。如果车辆不慎进水熄火,切勿启动发动机。遇到险情,果断弃车逃生,被困车中时,找可用工具敲碎车窗。

 

过立交桥时,当立交桥发生积涝,应及时寻找绕行的路线,切勿盲目穿行。已进入立交桥的车辆,可按交通提示,一是分道行驶,二是走地势较高的辅路慢速行驶。行人应该远离深水,远离车辆,选择地势较高处慢行。

 

不要光脚趟水,不要让小孩在水中玩耍。水中有很多细菌和异物,异物弄破皮肤会造成感染,细菌容易从皮肤毛孔进入人体。

 

内涝过后注意防病,避免饮用未煮沸生水,食物要生熟分开,剩食食用前要加热,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

 

家中可常备哪些防汛用品?

 

手机、收音机可以接收天气、洪涝预警信息。哨子可以用来求救。手电筒可以帮助居民在晚上安全撤离,也是重要的求救工具。救生衣和救生圈是防止溺水的保护工具。

 

遭遇洪水时如何自救?

 

洪水来临时,附近河流会出现以下特征:突然浑浊、流速增大、水位上升、水声轰鸣、上游吹来明显潮湿的风。

 

如果时间充裕,可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如被洪水包围,可利用船只、木牌、门板等做水上转移,来不及转移时,可爬上屋顶、大树、高墙等暂时避险,等待救援。

 

要远离高压线塔和折断的电线,防止触电,如遇到山洪暴发,切勿盲目渡河,要警惕山体滑坡、泥石流。

 

同时,应时刻关注当地广播、电视、互联网平台等发布的洪水信息。

 

如何防范泥石流灾害?

 

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峭的山坡下躲避停留。碰上泥石流,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可以就近选择树木生长茂密的地带逃生,但不要上树躲避。

 

汛期到来,要及时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提前防范,避免受到灾害影响。

 

山体滑坡发生时如何逃生?

 

应迅速向垂直于滑坡前进方向的两侧逃生,来不及或无法继续逃离时,可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或蹲在地沟、陡坎下。在屋里也别慌张,应躲进坚实、重心低的遮挡物下,保护好头部。

 

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