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线城市‘北上广曹’”、“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上海一套房”、“我常常因为自己不是曹县人而感到自卑”……此起彼伏的网络用语将这座山东西南部的小城推上了微博热搜第一名。


曹县爆火背后,是近几年网红城市的频繁出圈。“宇宙中心”长沙,“8D魔幻城市”重庆,随着抖音等移动短视频平台的爆火,不同的城市以形态各异的方式出圈,收获了迅猛发展的旅游经济。


网红城市为什么会出现?出圈的要素是什么?出圈之后又该如何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新京报记者与中房智库城市研究院执行院长秦刚进行了对话,探索网红城市出现背后的原因及未来发展之路。


秦刚。 受访者供图


特殊的时代造就了出圈的小城


新京报:在你看来,网红城市为什么会出现,有着怎样的背景或特殊的要素?


秦刚:这个现象其实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是民间层面。互联网时代和视频时代的到来,加上抖音、快手这些视频平台强大的技术力量,逐渐形成了网络民间社区,形成了一个民间自发的舆论场。网红城市最近几年突然频上热搜,成为爆款,首先就是这样一个时代的来临。


另一方面是政府层面。譬如说西安,在2018年左右成为网红城市,当时政府领导亲自到西安城墙上去捡烟头,进而带动全民参与城市卫生、文明的建设。包括后续对城市形象的维护和城市品牌的宣传,政府打了一套“组合拳”,帮助城市树立了自己的形象,挖掘出本身已经很丰富的城市文化。


同时,抖音、快手这些平台随着传播主体的丰富和层次的提升,它的内容自然而然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有质量。政府越来越重视利用这些平台,搭建了在网络上形成热点的土壤。网红城市出现的原因,是在塑造城市吸引力上,民间和官方之间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动。


新京报:所以一个城市想要“出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秦刚:第一点还是需要有特质,因为人们对新奇的、自己以前不了解的事情感兴趣,这是人类的天性。要懂得挖掘、发现自己城市的特质,围绕城市特质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新奇之外,还要生产高质量和有文化内涵的内容。中国有两千多个县级行政区,就有两千多个多元的文化和民俗。从网红城市的角度说,同质化的内容很难发酵,只有异质化的内容,有文化多元性,或者是说有反差、有对比的这些社会、文化现象,才更易于传播。


第二点,还要有人物。人们说到底还是对“人”感兴趣,成为网红的这些城市,往往都离不开特定的“人”。他也许是一个很主流的人,比如说是一个政府的代言人,像昭苏骑马的女副县长,或者是无意中成为热搜对象,像淳朴男孩丁真,和司空见惯的世俗文化相比出现了一个很清新的形象,然后大家开始关注他,追逐他。他们都把各自背后的那座城市带火了,所以我觉得需要那些本身有特质、有特色的人物。


每一个小城都要找到自己的特色


新京报:对于一个小城来说,出圈为它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契机?


秦刚:通常小城只有几十万人口,然后属于四线五线城市,整体地理位置比较偏,第一步的出圈其实解决的是一个为人所知的问题,就是让别人知道了你的存在。


出圈以后,一座城市往往获得的是城市吸引力的提升,提升了城市品牌,进而吸引了人口。现在网红城市应该研究的是如何把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如何把人口的集聚变为经济力量的集聚,创意的集聚和城市竞争力的集聚。


网络时代很多内容其实是昙花一现的,最终还是得回到长期发展上来,不能只是为了出名而出圈。小城还是要找到自己的发展定位,运用好出圈的机会让自身得到发展,然后找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资源和动力。


新京报:从长远来看,要将这种流量变现为发展动力,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秦刚:还是要落到经济和产业的支撑上。我们通过对出圈现象的研究,最终还是要帮每个城市甚至每一个县城找到发展机会和定位,就是说得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自己独特的产品和特色产业。


我们现在的问题可能就是“千城一面”、“千城同构”,一千座城市都是一个面貌。这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千城千面”。德国、瑞士这些欧洲国家,小城市基本上只有三五万人口,稍微大一点的也就是二三十万,但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像法国波尔多,大家都会记得波尔多的葡萄酒。城市品牌的建立其实某种程度上来源于这里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


如果一个小城有资源禀赋的话,就要把自己的资源禀赋用好,包括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的禀赋。如果没有资源禀赋,就要有自己的创意和创造力,比如把重点放在对人才的吸引上。要引进有创意的人才,自然而然你的城市品牌、优势产业就能够形成了。打造特色产业、吸引人才,出圈的小城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新京报:你刚刚提到打造特色产业和城市品牌,在这个过程中人才引进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秦刚:人才引进起到的是核心作用,它与打造特色产业和城市品牌之间相辅相成,打造产业跟品牌,肯定是需要人才的。另外一方面,在树立起这个城市品牌的过程中,又会吸引大量的人才,其实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这些网红城市要再进一步发展,普遍还是得增加文化含量,提升文化品位和文化包容性,才能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应该在人文环境以及提升文明素质上做工作。

城市综合治理能力还需提升


新京报:网红城市娱乐化的出圈方式,会不会造成对城市原有文化底蕴的覆盖?


秦刚:所以我们要因势利导,比方说不要因为丁真一下子火了,就蜂拥而上到这个小城去打乱他平静的生活。我们主张鼓励网红现象,并且我也认为中国应该要有网红城市,但是网红的同时也要保持这个地方的文化积淀和宝贵的人文特质,不能被急功近利的商品经济所侵蚀和污染,否则在自然生态修复方面代价是很大的。越是旅游业发达的地方,对人文建设的要求就应该越高。


所以我们要鼓励有质量、有文化品位的内容传播,鼓励富于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和文化多样性的内容。我们的目的是网红城市不要昙花一现,不要为了博取别人短期的关注,也不要为了炒作某一个事儿去做网红城市的讨论,或者说去形成网红城市的刻板模式。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乘势真的发展城市,让城市找到自己的特色和特点,改变千城一面。


新京报:网红城市出圈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政府层面应该如何进行正确的引导?


秦刚:城市压力过大的问题需要软硬结合解决。硬件上是原有的城市交通和运输的能力不够,导致承载力不够,不足以支撑突然上涨的旅游人口,从这一方面得加强承载力。网红城市带来的是更发达的旅游业,交通枢纽、运输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弹性和韧性都应该更强。此外,来自于商贸旅游方面的收入是随着人数上涨而上涨的,来的人多,这方面的收入就高,经济实力变强,城市也就在这方面更有财力去搞好建设。


第二个就是软性,牵涉到城市治理。城市管理者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都需要有一个综合的提升,通过做好软性方面,比如说做好统筹,做好服务,做好管理,设计更有效率的方案,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的来说,我们也是从网红城市的契机,扩大到我国城市发展建设的问题上,引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现在是“十四五”的发展阶段,要鼓励发展各具特色、以都市圈为核心的城市群。网红城市的现象,对现在城市群的建设、都市圈的发展,是很有贡献的。


新京报记者 周思雅

编辑 袁国礼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