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下午3点,河南兰考红庙镇土岭村的一处千亩麦田里,来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两台收割机正在同时作业,自开镰至今,收割机的抛洒率一直被控制在3%以内。新京报记者获悉,截至6月8日,兰考县89万亩小麦已收完八成,预计在今日完成全县麦收工作。


6月8日,河南兰考红庙镇一处高标准农田正在收割。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减少损耗 国产收割机抛洒率不超3%

 

38摄氏度,6月8日,在河南兰考,气温达到了近几天来的新高峰。在麦田里,地表温度比气象台报出的数值还要高一些,麦浪随着收割而消失,但热浪只伴随着机械的运转而愈发炽烈。

 

进入到麦收的中后期,怕逢雷雨,田间的收割机从不轻易停歇,但偶尔也有例外。“撒儿了!撒儿了!快把机器先停下!”李杰是中原粮仓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这是一家承担土地托管工作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察觉到收割时麦籽抛洒率上升,他马上让机手暂停了作业,“得先检查一下,我们得把抛洒率控制在3%以内


李杰表示,调适得当,国产收割机抛洒率可控制在3%以内。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一般而言,国产收割机的正常抛洒率是6%-7%,而自今年开镰以来,在李杰托管的麦田,这个数字一直被控制在3%以内。他走到已经收完麦子的田间,拨动地面上短短的秸秆和麦糠,终于找到了一粒被抛洒遗落的麦籽儿。“抛洒率控制好,田间的麦籽就会少一些。


李杰拾起麦田中一粒被抛洒出的麦籽儿。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为什么要这么严格地控制抛洒率?以我国平均小麦亩产约750斤为例,若抛洒率控制在6%,那么便意味着一亩地少收45斤小麦。李杰在整个河南托管了11.7万亩土地,这6%就代表着520余万斤粮食,若放大到全国各个麦区,因抛洒而损耗的粮食,又将是更庞大的数字。

 

收割机抛洒率过高多来自于故障,这是坐在收割机上的机手不易发现的,察觉故障还要靠田间的帮手。李杰说,自己的团队为减少抛洒率,会特别注意“一是减少小麦的喂入量,二是保持收割机匀速行驶,三是链条不能松,风机不能吹得过大。”“无论是对农民个体,还是国家,这都是损失。单单是完成减损,我们就能养活更多的人。”李杰说

 

河南兰考小麦已经收完八成

 

在红庙镇的7万亩耕地中,被托管的土地一共有12000亩。红庙镇党委书记李青告诉新京报记者,在当地随着年轻劳动力进城务工,乡村留下的“993861部队”,也就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有的家庭会将土地让给家里有劳动能力的亲戚,不过一年下来的收益也不过三百斤麦子或是几百元钱。

 

不同于土地流转模式,农民将土地托管给专业的农业社会服务组织,更像是给土地找了一个“保姆”,“相当于地是农民的,收成也是农民的,百姓会有更多的安全感。同时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粮食的品质得到了提升,还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李青提到,去年当地以土地托管的模式率先试种了500亩地,最终每亩地给百姓的分红超过了1300元。

 

兰考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闫玮介绍,近几年兰考县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土地托管当为最适合老百姓的一种模式,“更通俗讲,社会化服务组织更像是农户家里的‘长工’,在赋予粮食品质和农民安全感之外,订单农业的模式,单斤小麦价格比市场价高出7分钱,也让粮食价格更高也更稳定。”


预计6月9日晚间,兰考县将完成全部麦收工作。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闫玮讲述,兰考县的小麦种植面积为89万亩,但在产粮大省河南,还称不上是最主力的小麦产区。截至6月7日,全县已完成58%的麦收工作,而在6月8日,麦收比例达八成,预计全县的麦收工作将在6月9日晚间全部结束。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唐峥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