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早晨7点多,太阳已经升起两个多小时了,稠密的麦田里,露水还没散尽,山东济宁长沟镇季庙村附近,一块两百多亩的麦田里,农场主郝迎冉站在田间路上,等待气温再高一点儿,让田里的麦子更干燥一点儿,两台联合收割机等在路边,郝迎冉不断安抚农机手,再等一会儿。


农场主郝迎冉。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曾经的繁华水域,如今都是良田

 

农机还在等待,郝迎冉查看麦子的情况。路边的树荫下,一位戴着红袖箍的老人,坐在小马扎上乘凉。老人叫季现茂,69岁,是附近季庙村人,夏收期间,担任防火宣传和监督工作,他告诉记者,每年夏秋两季粮食收获时,是防火最紧要的时候,“真正的天干物燥,一点儿火星都不能有”。


69岁的季现茂(左一)在路边的树荫下,望着远边的麦田情况。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长沟镇隶属济宁任城区,紧邻梁山县,季现茂告诉记者,以前这里其实就是梁山泊的一部分,“八百里梁山水泊,也包含我们这里,我爷爷告诉我,以前这里没有农田,全都是水,京杭大运河开通后,长沟镇有水路码头,是很繁华的地方,还有十几里的护河长堤,有一道泄洪闸,我小时候,泄洪闸还在,就是没有水了。”季现茂说。

 

百年沧海变成桑田,曾经烟波浩渺的水域,变成了阡陌纵横的农田,季现茂告诉记者,“以前基本上都是种小麦,这些年来,这里增加了葡萄,长沟镇的葡萄,在周边很有名许多人专门跑来买。”


一望无际的麦田,好像一个巨大的金黄色毯子。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两百多亩小麦,想赚钱不容易

 

农场主郝迎冉是附近梁山县人,在长沟镇租地种麦子已经5年, 他种的是一种抗倒伏的高产品种,卖给种子站做来年的种子,比一般的小麦价格高一点儿。


农场主郝迎冉站在卡车上查看远处的麦田。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即使如此,想要赚钱还是不容易,“现在地的租金贵,我租的这些,价格都到1050元了”,郝迎冉告诉记者,加上种子、肥料、农药、雇农机等成本,盈利的空间不断变小,“过去5年,只有两年赚钱了,今年年成不错,价格也可以,目前看是有赚的”。

 

收购价不错,但是否按照公开的价格卖出去,还有很多因素,“品质、含水量等,都会影响价格,”郝迎冉之所以要等到再热一点儿才收割,就是想让麦子更干燥一点儿,“如果含水量高,价格就低,含水太多,还可能被拒收”。

 

天气预报带来的紧张

 

上午8点多,收割机开始动了,时间很紧张,280多亩的农场,当天就要收完,夏天天气多变,多耽搁一天,就多一天风险。



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作业。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一下雨麦子就潮了,又要几天才能晒干,而且熟透的麦子,潮了再晒干,颜色也不好了,卖不上价,万一发霉,就更麻烦了”,郝迎冉说。


收割机里倾泻而出的金黄色麦粒。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不巧的是,天气预报显示,过两天这里连日有雨,这让这里夏粮抢收的形势变得更紧张了。附近种小麦的农户们,正在着急寻找一切能找到的收割机。


轰隆隆的收割机穿梭在麦田间。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郝迎冉的地里,也有人过来问,一位麦地和郝迎冉的地紧挨着的农户,得到了抽空帮她也收割的承诺。中午11点多,收割机收到了她的麦田跟前,其中一台收割机转到了她的地里,8亩多地,不到一个小时就收完了。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张树婧 摄影 王巍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