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连续9年蝉联“北京市小麦高产竞赛”第一名的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即将开镰,1200亩麦田已金黄待收。据了解,这里的小麦不仅产量高,还实现了种麦子和养牛的循环生态农业。

 

窦店的麦田已经金黄待收。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摄


即将开镰 收获后接茬种玉米

 

走进窦店村的小麦籽种繁育千亩试验研究基地,成片的小麦已经悉数变成金黄色,细看之下,有些麦穗已经成熟“鞠躬”,等待收割。在麦田深处,来自北京市农业推广站的专家正在进行测产,为大规模收获做准备。

 

“眼看就要开镰了,头两天下雨,影响了进度。”窦店村工作人员许生说,作为“京郊麦收第一村”,今年村里共种植了约1200亩冬小麦,专家正在测产的品种为中麦886。据介绍,这是一种相对比较紧凑的品种,相较大穗品种,中麦886麦穗的密度更大,“你看这一株上面有好几个‘麦脑袋’,产量也更高一些。”

 

小麦采用中麦886品种,密度更大。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摄


等到窦店村的1200亩麦田开镰之后,预计2-3天就能全部收割完毕,村里的农机队已经做好了收割准备。

 

“等割完麦子,我们跟着再种一茬青贮玉米,差不多9月中下旬就能成熟,”窦店村工作人员许生说,玉米收获后,每年9月底到“十一”期间正是冬小麦播种的季节,两茬作物正好形成“无缝衔接”种植。

 

“过腹还田” 打造生态循环农业

 

在京郊大田作物“式微”的今天,这样大片的麦田为何能一直存在?

 

“有一个原因是我们村有牛场,养牛就牵扯到吃喝,麦田的秸秆可以给牛当饲料。”在窦店村种了40多年地的农业技术员张金永分析说,在三四十年前,村里有4000余亩麦田,目前之所以还能保存下1000多亩麦田,跟村里的肉牛生产有着密切关系。

 

据了解,窦店村肉牛的重要食物来源就是小麦秸秆,肉牛吃了秸秆后,排出的粪便还能制成有机肥料。村里的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将养牛场、养鸡场产生的粪便,以及麦秆、食用菌渣等废弃物进行加工处理,变为有机肥,还于麦田中,张金永称这个过程为“过腹还田”。

 

建设麦田观光园

 

暖风吹拂、麦浪涌动,这样的景致在都市难见一面。每年“三夏”期间,窦店村都会迎接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在麦田拍照,记录丰收时刻。

 

窦店村建了一处农业产业园。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摄


为此,窦店村特地建起了一处现代农业产业园,里面种植了大片小麦,在麦田中还有一处观景台,从台上俯瞰园区,可见连廊、凉亭、荷花池等,麦田周边还种植了草木和月季花。窦店村工作人员许生表示,目前观光园尚未对外开放,正在整修中,“希望村里小麦种植兼具科研和观光两大属性,让更多市民欣赏到北京麦田的美景。”

 

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