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海淀区科南中心,解决市民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后,王亚民(右)、马玉玲拿到了房产证。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关注“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评论

日前,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为此,新京报评论部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评论,敬请关注。

“在拿到房本之前,我们的老同志都走了6个了”“如果再不办房产证,能不能见到房产证都不好说了”……面对房产证办理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这些来自民众的吐槽,无疑反映了最为真实的无奈与焦虑。对此,北京市正通过一系列治理实践,推进此类问题的务实解决。

 据新京报报道,从去年以来,北京市经摸排梳理,查明全市有900多个住宅项目、50多万套房超过5年没能办上房本。今年以来,“房产证办理难”被列为北京市接诉即办“每月一题”的第一号问题。截至今年5月底,相关部门已为5.2万套房办了房本。

 

房产证事关居民工作、生活切身利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房产证出了问题,就会带来一系列令人“心塞”的麻烦。比如,证件迟迟不到位,正常的卖房计划就不得不搁浅,把新房生生“拖”成老房;在子女入学的关键年份,房产证的缺位也会让为人父母者心急如焚……这些“闹心”问题,无疑直接影响着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正因此,“房产证办理难”被列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就体现了政府部门的民生关怀。

 

客观来讲,办证难问题背后的原因往往千头万绪。一房多卖、开发商跑路等违法违规操作……这些都是让房产证正常办理陷入僵局的原因。一旦拖久了,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又会涉及多环节、多部门的协调对接。更严重的是,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最后的产权登记,成为看似无解的疑难杂症。

 

然而,不论是开发商的不负责操作,还是程序衔接导致的问题,都不应让合法购买房产的居民无辜“埋单”,牺牲本该享有的权益和便利。这时候,就需要政府部门直击民生痛点,提升行政效率,为公众排忧解难。

 

北京市此次针对房产证办证难的治理实践,体现了较为明晰、科学、精细化的管理思路。为避免敷衍塞责等懒政现象,着力解决房产办证难题,北京市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将该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问题复杂、原因多样,便“一类问题一套解决方案”,精准指导解决;涉及多个部门协调,就成立办证专班,将项目规划、建设、测绘、交易、缴税等各环节职能部门纳入一个议事平台,统筹沟通协调……

 

北京市此番治理实践证明,只要急民之所急、创造性地进行治理措施探索,看似一团乱麻的问题总能得到解决,办事效率也会在梗阻打通后大幅提升。

 

其实,翻看相关新闻报道就能发现,“等到地老天荒”“办房本难如登天”的老大难问题并不鲜见,也往往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千难万难。

 

而解决这一痼疾的关键,首先在于相关部门的办事态度。如果对民众的“心塞事”能推则推、敷衍了事,那么这些现实困难就会变为消极怠政的借口;而若能多站在市民角度思考问题,秉持“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真诚态度,那么再大的困难也能迎刃而解。

 

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精细、科学的治理措施,更需要时刻将民众利益放在首位的态度。北京此次处理办证难采取的“一类一套解决方案”就是对“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解读。随着接诉即办立法、接诉即办“每月一题”等诸多措施的推进,更优质的城市服务将助推北京更高质量的发展。

 

李康尼(媒体人)

 

编辑:马小龙 陈静   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