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静姝)停运了30多年后,6月16日早上,西城区后桃园胡同9号院5号楼的3部电梯终于可以在1楼停靠了。198户居民告别了爬30多级台阶才可以进电梯的生活,出入不再有障碍。


而此前,该楼的3个电梯间和过道被改造成了出租屋,坐车的孩子、生病的老人、腿脚不便的残疾人,经常被这最后的十几米台阶“困”住。


6月16日早上,西城区后桃园胡同9号院5号楼的3部电梯终于可以在1楼停靠了,居民乘坐电梯直达一楼。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摄


电梯间改造成出租屋,居民坐电梯要先爬楼梯


后桃园胡同9号院位于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德胜门大街74号,建成于1987年,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整个小区有5栋居民楼,其中4栋为6层高的步梯楼,5号楼为12层高的电梯楼。

 

位于整个小区最北端的5号楼,紧邻北二环辅路,一层全部为底商, 212层为居民住户。但从1层到2层这段距离,电梯已经停运超过30年。

 

73岁的居民张阿姨介绍,小区刚建成时,5号楼的3个单元分别有南北两个门。北侧的门和底商一样面向街道,居民可以乘电梯到一楼,走几步就到了街上;南侧的门则位于9号院院内,但由于1层底商占用了空间,只能设置在2层,居民想乘电梯上楼,需要步行30多级露天台阶。

 

张阿姨说,临街的单元门只开放了不足一年就关闭了,当时物业公司给的理由是“不安全”。此后,居民们出入只能走南门,先上台阶再坐电梯。

 

街坊们后来发现,封闭的北门被物业公司另作他用,把近20平方米的电梯间和楼道空间改造成了民房出租。张阿姨说,街坊们觉得不安全,也想恢复原来电梯的功能,但一直没能如愿。


后桃园胡同9号院5号楼南门,居民出入只能走南门,先上台阶再坐电梯。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摄


出门难:老人看病要雇人背下最后30多个台阶


台阶给特殊人群出入设置了障碍,轮椅、儿童车出入全部需要动手搬。一位老年住户告诉记者,老伴儿在世的时候,30多个台阶需要走超过15分钟,“那不叫走,就是在挪。”后来儿女们嫌不方便,干脆接老两口去别处住了几年。

 

住在4楼的崔女士在照顾重病母亲的五年间,一直忍受着上下台阶带来的不便。崔女士说,母亲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还患有重病需要每周3次去做透析,每次去医院她爱人都需要请假背着老人上下楼,遇上爱人工作忙的时候,崔女士只能花50块钱雇一位男士背母亲,自己则搬着轮椅跟在后面。“那些年,花了多少个50块钱,数也数不清了。”

 

5号楼,这样的住户并不少,崔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很多坐轮椅的老人因此没法下楼,只能待在家里,“遇到雨雪天气,露天的楼梯还打滑不安全,老人更加不敢出门。”

 

被困住的除了老人,还有孩子。去年,崔女士添了外孙女,带孩子出门时,她要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提着婴儿车,东西太多一次性拿不了,她会把孩子先交给熟悉的街坊抱着,自己再返回去拿一趟婴儿车。后来干脆买了一把铁链锁,将婴儿车锁在了楼下车棚里。

后桃园胡同9号院5号楼南门,居民想乘电梯上楼,需要步行30多级露天台阶。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摄

 

停运30多年后,居民可坐电梯直达一层

 

2019年,原物业公司破产,首华物业公司黄北项目部受政府委托接管了后桃园胡同9号院。项目部经理熊素娟告诉新京报记者,小区老年住户占到60%以上,刚来小区时他们听到了不少居民对此事的抱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想过在步行台阶基础上改建无障碍通道,但后来发现行不通。

 

新京报记者616日在5号楼前看到,步行楼梯大约1.5米宽,扩充无障碍坡道如果要满足轮椅或者儿童车的通行,会大大压缩楼梯的宽度,反而更加不方便住户出行。

 

熊素娟说,今年,物业公司再次去小区物管会、属地社区协商,对3个单元电梯间的住户进行了腾退,把室内隔板和装饰拆除,重新粉刷,恢复了电梯间原貌,并对电梯运行至一层的功能进行了恢复和评估。610日完工后,616日起,居民终于可以乘电梯直达一层。


后桃园胡同9号院5号楼新装的临街单元门上,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摄

 

熊素娟告诉新京报记者,在打通这一层楼的电梯运行功能之前,物业公司也在全楼做了民意调查,征求了住户意见。不少居民称确实担心临街开楼道门会产生安全问题,熊素娟说,对此,在新装的临街单元门上,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住户需要挨个到物业去录入信息,才可以开门进楼。另外,单元门口也装了摄像头,物业公司会有24小时监控,以防有人破坏单元门。

 

 

编辑 刘倩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