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琳)6月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总工程师翟江临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300多个、农户科学储粮仓近56万套,可使覆盖区域内粮食损耗浪费和霉变损失平均降低4个百分点。

 

翟江临介绍,“优质粮食工程”2017年底在16个省份启动实施,2018年全面推开。通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促进“五优联动”(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推动“三链协同”(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实现监测面覆盖5万吨以上产粮县的60%。

 

抓产后服务,促进粮食减损农民增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种粮农民提供清理、干燥、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促进粮食减损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已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300多个、农户科学储粮仓近56万套,可使覆盖区域内粮食损耗浪费和霉变损失平均降低4个百分点,推动农户存粮从“路边晾晒、自然风干”逐步向专业化、科学化、社会化服务转变。

 

抓质量检验,从源头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健全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提升国家、省、市、县四级1500余个粮食质检机构功能,承担库存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抽查、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等任务,累计增加检验参数2.9万个,月均检验样品数量增加2.6万个,为及时处置不合格粮食、防止超标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企业提供了准确依据。

 

此外,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扶持389个示范县和1200多个示范企业,累计增加优质粮食超过5000万吨。其中,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六省优质粮食累计增量均超过500万吨。通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吉林大米”“山西小米”“广西香米”“齐鲁粮油”“天府菜油”等区域公共品牌的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优质粮食产品供给数量大幅增加。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白爽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