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扎琼巴让,47岁,“复绿黑土滩”项目总执行。


2021年4月24日清晨,耀眼的晨光沿着草原的地平线缓慢爬升,草场被鸟儿叫醒。


远处,骑着马的、骑着摩托车的、徒步的,牧民们三五成群走进噶沙村草场。人们热情寒暄着,生起炉子,喝着奶茶,吃着饼子。上午9时,牧民被分成“平地”和“播种”两个工种,一把耙子,一个桶,每个牧民在登记处领到了自己的农具。根据计划,当天50位牧民对近300亩草场中10%的黑土滩播撒草种。种植过程中,积肥、平地、播种、放草、驱赶牲畜等环节全部依靠人力完成。


牧民尕玛,56岁,负责播种。


牧民次让扎西,29岁,负责播种。


牧民扎西卓玛,45岁,负责犁地。


此次播种,参与者都是来自麦溪乡噶沙村和桑科村的牧民,人数超出了巴让的预想。就在前一天,巴让还遇到一位牧民请假,说自家的牦牛有病,来不了。一大早,这位牧民不仅站在草场上,他的身后,还站着妻子和孙子。


当天报到参与播种的男性全部是牧民,以畜牧为生,女性多为家庭主妇,以带孩子做饭为主。平日,除了重大节日,牧民们少有机会聚在一起。23岁的索朗多吉说,此次劳动,更像是一次聚会,草原是大家的,每个人都要出力。我们出了汗,下了力,剩下的就交给牛、羊、风、雨,交给时间。


牧民才让当朱,52岁,有3个孩子。


牧民朗珺,60岁,负责播种。


牧民旦真甲,42岁,负责驾驶拖拉机。


下午收工前,牧民将剩余的草种全部播撒在了草原上。男人们抱着桶,蹲在草地边盯着“磙子”行进。一阵强风掠过,浮土肆意,男人们的脸上沾满草籽。远处的女人们,捂着嘴哈哈大笑。


牧民索朗多吉,23岁,负责后勤保障。


牧民多吉才让,50岁,负责播种。


-The End-

新京报记者 赵亢 摄影报道

版面图编 刘晶 王子诚

本版编辑 吴飞虎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