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为)6月23日上午,北京冬奥组委向全社会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报告介绍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多个方面的重要遗产成果。

 

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体育总局冬运中心主任倪会忠介绍了我国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果。

 

大众冰雪

冰雪运动实现全国覆盖,一个雪季就有超亿人次参与冰雪

 

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这成为打动国际社会最终选择中国、选择北京的一个重要原因。”倪会忠说,“我们始终坚信,‘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将成为北京冬奥会为我国冰雪运动留下的最重要遗产。”

 

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以“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指引,我国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支持、指导全国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地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实施“百城千冰计划”,推动群众性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开展群众身边赛事活动,带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

 

据倪会忠介绍,自2014年起,我国连续7年举办“全国大众冰雪季”。在“全国大众冰雪季”的引领带动下,各地开展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形成了“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等20余项地方活动品牌。把“全国大众欢乐冰雪周”“中国冰雪大会”“国庆冰雪乐”等品牌活动办到群众身边、贯穿全年,实现人群全服务、地域全覆盖、全国大联动。

 

“冰雪运动不仅‘走进’山海关,还‘迈过’秦岭淮河,实现全国覆盖。”倪会忠说,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截至今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较2015年增幅达317%;已有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增幅达41%。可统计参与冰雪运动人数大幅度增长,以2020-2021雪季为例,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全国31个省区市共184个地级市开展了超过1200场次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直接参与和间接影响的人数规模近亿人次。

 

尤其是京津冀地区,作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核心发展区域,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加快协同发展,在赛事活动举办、冰雪场所利用、冰雪爱好者组织等方面深度融合,全民冰雪氛围浓厚。而作为冰雪运动重点发展区域,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等省区分别结合竞技冰雪优势、自然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特色等,创办了一系列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和冬季旅游节庆品牌,推动冰雪运动和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南方各省区市转变资源认知理念,借助经济发达、科技进步的优势,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地开展群众冰雪运动,宜冰则冰、宜雪则雪。上海、浙江、湖北、广东、重庆等省市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创新探索南方地区冰雪运动发展模式。

 

竞技冰雪

竞技冰雪运动大发展,中国队实现“全项目建队”

 

在群众冰雪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国竞技冰雪运动也迎来了大发展。

 

倪会忠介绍,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我国冰雪运动发展进入快车道。短短几年时间,我国竞技冰雪运动通过恶补运动员短板、教练员短板和专业训练场地设施短板,实现了北京冬奥会109个小项“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和“全项目训练”。

 

截至目前,在运动员方面,各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共有在训运动员509人,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22个民族,平均年龄21岁。

 

“这样一支年轻的中国冰雪军团不仅为北京冬奥会参赛工作增添了生龙活虎的新生力量,更为我国冰雪运动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倪会忠说,其中一部分运动员已经开始转型,投身到推动冰雪运动普及推广和后备人才培养,北京冬奥会参赛准备工作带来的红利已经开始释放,并将持续释放。

 

在教练员方面,各队共有教练员169人,其中外教67人,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荷兰、德国、俄罗斯等22个国家。其中包括冬季两项冬奥会“8金王”挪威人比约达伦、短道速滑冬奥会金牌教练韩国人金善台、雪车冬奥会金牌教练加拿大人皮埃尔、冰壶冬奥会金牌教练瑞典人皮亚、国际雪联跳台滑雪技术委员会主席芬兰人米卡等国际知名教练。

 

“这些国际知名教练不仅为我国冰雪运动带来了先进的技战术理念和训练方法,更带动了我国本土教练员的快速成长。”倪会忠说。

 

冰雪场地

专业训练场地设施完成“全项目训练”布局

 

在专业训练场地设施方面,为保证各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训练的实际需要,在北京冬奥会比赛场馆场地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对专业训练场地设施进行一定的补充完善。

 

据悉,通过与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合作等方式,利用原有旧厂房、人防工程,最大限度依托原有地形地貌,用最节约的投资和对自然环境最小的改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全项目训练”布局,先后建设了北京首钢、北京二七厂、河北承德、河北涞源、吉林北山、陕西安康等高水平训练场地,训练场地设施已居世界领先水平。

 

“这些专业训练场地在北京冬奥会之后,可以继续供专业运动员训练使用,同时积极承办国内、国际冰雪赛事和自主IP赛事。”倪会忠说,可以将部分专业场地加以改造,降低难度,增设大众体验入口,举办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开展冰雪教学培训。

 

还可以结合场地特点,打造“山地公园”“冰上娱乐中心”,与体育文化、旅游休闲、会议展览等产业相结合,推出消夏避暑、登山健身、玩冰戏雪等覆盖四季的休闲产品,发挥冰雪项目训练场地的综合效应。

 

冰雪产业

中国加快实现冰雪产业与健康、教育、文化、旅游、传媒等行业融合发展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的快速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合理规划、广泛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力争到2022年,冰雪产业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

 

在国家政策的有力引导下,我国冰雪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冰雪“冷资源”正在变成“热经济”,已逐步建立以健身休闲为主,竞赛表演、场馆服务、运动培训、装备制造和冰雪旅游等业态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越来越多国产冰雪运动器材,越来越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冰雪运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出现在冰雪运动推广普及领域,出现在竞技冰雪运动的专业领域。

 

倪会忠说,随着我国冰雪运动的大发展,我国冰雪产业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持续向好。特别是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日益临近,冰雪运动正成为人们新的时尚生活方式,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冰雪+”和“+冰雪”,加快冰雪产业与健康、教育、文化、旅游、传媒等行业融合发展,实现冰雪项目与夏季项目的跨界融合,延长冰雪产业链条。”倪会忠介绍,我国还将培育市场主体,实施品牌战略,发展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冰雪企业,集中建立一批产业规模较大、集聚效应明显的冰雪产业示范基地。

 

同时,优化冰雪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需求对接、资源整合,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冰雪运动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拓展和规范发展冰雪竞赛表演市场,促进办赛主体多元化,推进赛事运营市场化,加强赛事活动安全监管。

 

“同时,我们还将不断拓展与国际冰雪组织的合作领域,共同谋划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发展,努力构建冰雪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注入冰雪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倪会忠说。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