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杨菲菲)“我是1949年入党”“我1959年入党的”“1997年,我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28日下午,在北京市盲人学校召开了一场特殊的座谈会,从20世纪40年代至21世纪20年代,不同年代入党的九位党员代表分享自己的入党故事,共话百年奋斗史。


北京市盲人学校党委副书记、德育副校长郭季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为庆祝建党百年,学校深入结合实际,深入推进学“四史”,在此过程中挖掘学校的党员文化,发现从1949年到2021年共有九代党员,“这只有在百年学校中才可能出现。通过这项活动,不仅重温学校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发展历程,同时还坚定广大党员教职工永远跟党走的信心,提升老师和教职员工的职业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牢记历史,创造未来。”


北京市盲人学校举行九代党员共话百年奋斗史座谈会。学校供图

老党员回忆学校“初印象”,感慨百年变化巨大


“我到那儿一看,哪儿像个学校。”北京市盲人学校(以下简称盲校)离退休党员李连合通过视频分享了自己1947年对盲校的“初印象”,很多人到盲校之后待上两三个月就走了。


抱着“一定要安心、踏实地为盲人服务”的坚定信念,李连合留了下来,并于194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在经费、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李连合和同事们为盲校的建设付出了诸多心血:没有窗户,就自己动手锯树枝做窗棂,糊上报纸;没有工人,就老师学生齐上阵,哪怕只会钉钉子也要上;没有洗澡的地方,就自己买水泥砌两个水池给学生洗澡。


20世纪40年代入党党员代表李连合通过视频分享了自己在盲校的故事。学校供图


1954年,北京市政府接管了学校,由私立变公立,校名由启明瞽目院改成北京市盲童学校。紧接着,党和政府就向学校投入了人力和物力,在1957年建立工会,成立了党支部,学校的面貌开始焕然一新。


盲校离退休党员齐玉达说,他在学校遇到这样的发展机遇时来到学校,“我1957年来盲校、1959年入党,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了更好地为盲人服务。”齐玉达在盲校工作了一辈子,在被借调到其他学校并有机会离开时,他选择了继续回到学校工作直至退休,“我对盲校还有感情,必须回去。”


已经退休的齐玉达没事儿时喜欢围着学校转一转,每次看到学校里崭新的面貌、挺拔的高楼,都会十分感慨,“这学校变化真大。”齐玉达告诉记者,自己虽然退休了,但思想没退,“我不忘初心,永记党的教导,继续为党为教育事业干一些能干的事儿,比如宣传特殊教育事业。”


赶上好时代,新生代党员带着老党员的精神不断前行


“1997年,我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宣誓入党时的情景……”盲校在职员工、90年代党员代表李元的爷爷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从小受到爷爷的影响,再加上在学校时学习的共产党员的故事,让李元领悟到,一个人一定要有坚定的信仰,这种信仰会让他有战无不胜的勇气,“在盲校工作这24年经历过很多风风雨雨,也有很多的困难,但每当我有彷徨和退缩的时候,‘中共党员’这四个字就会激励着我。”


李元说,参加这次活动,听到学校老党员代表们讲述的故事,自己也被感动着,“看到李连合老师他们这些老盲校人,为了盲校方方面面的发展忘我的工作和努力,深受感动。今天这个活动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新的洗礼,也让我对未来的道路如何走有了更坚强的信念。”


作为预备党员,2008年进入学校工作的老师孙欣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彼时,盲校正在大面积的建设中,百废待兴。“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老党员教师们带着我学习视障学前教育知识,手把手地教我观察和评估视障幼儿,制定适合他们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他们让我知道了什么叫爱的执着和深沉,这种爱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担当,正是这种精神鼓舞和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孙欣表示,未来,自己将在新起点新目标的引领下,逐梦新征程,继续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做一名有高度、有温度、有理想、有奋斗的特教教师和德育干部。


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