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百年,风雨征程。从一艘小小红船发展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如今,中国共产党终于迎来百年华诞。


从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为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栉风沐雨,为人民谋幸福、求解放,越过“急流险滩”,躲过“惊涛骇浪”,而今已踏上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宏伟篇章,是一首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瑰丽史诗。


回顾来时奋斗路,鉴照未来奋进路。


在此之际,新京报评论部组织推出“庆祝建党百年系列评论·百年说百”,以“百”破题,以百年成就为切口,鉴史而察今,继往以开来,以期把握现在、启迪未来,汲取继续奋进的智慧和力量。


此为“庆祝建党百年系列评论·百年说百”之十七。


文 | 张田勘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据2021年4月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显示,过去10年,中国人工智能(AI)专利申请量为389571,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量的74.7%,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8.2倍。这对作为国家战略的AI发展,意义重大。


而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21年3月2日发布的2020年专利注册统计报告显示,我国通过《专利合作协定(PCT)》提交国际专利申请数量高达68720件,美国为59230件。这是我国在此领域首次赶超美国,位居世界首位,打破了西方数十年来的垄断地位。

在此之前,2015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就已突破100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年度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100万件的国家;截至2020年,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数量更是连续9年世界排名第一。此外,早于2016年,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也已突破100万件,是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国。


专利申请量,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年均百万发明专利申请,在让我国发展成为专利大国的同时,也说明中国人具有很强的发明创造精神,我国也因此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量和创新优势。而今,在科技强国战略、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下,我国正在加速向专利强国迈进。


▲2021年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逝世,其留下的184条相关专利信息中,包含基于KASP技术水稻抗稻瘟病基因标记体系及其应用、提高水稻稻瘟病抗性的方法等。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专利制度,中国人并不陌生


在世界专利发展史上,早于1623年,英国议会就制定了《垄断法》。这也被视为现代专利法的鼻祖。


我国较早的专利观念体现在1859年洪仁玕所著写的《资政新篇》中,提出“倘有人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其自专其利”。这是专利在我国首次提出。


而我国真正让专利保护成为法律,则是在民国时期。国民政府1928年颁布的《奖励工业品暂行条例》和1932年颁布的《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中,均涉及工业品和工业技术的专利保护。到了1940年,国民政府开始积极筹备专利法的制订和颁布。


参照英、美、苏、日等国的专利法,国民政府于1942年印行专利法草案,送立法院审议通过,由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和立法院院长孙科联名签署,于1944年5月29日正式颁布实施。《中华民国专利法》,涵盖了发明、新型和新式样三部分。1947年,国民政府又颁布了该专利法的实施细则。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民国时期的专利法社会效应并不明显,但这也清楚表明,专利和知识产权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但我国依然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商标注册暂行条例》等知识产权法规。这既是与世界接轨,也是中国人对科技和知识产权的尊重和理解。


▲2021年5月14日,在河南省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公司第一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检查刚刚生产出来的一种具有高抗撕裂性的获得发明专利的特殊面料。曾是加工代名词的中国纺织业,正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踏上“中国智造”之路。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影


保护生产力,“专利法以早通过为好”


新中国成立后,在历史车轮沿着计划经济轨道行进时,我国的专利概念和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曾一度停滞不前,专利申请数量也几乎为零。及至1978年改革开放,打开国门接触世界,让国人认识到了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方方面面的差距,其核心就是,科技和经济全面落后。


在此之前,1975年,重返领导岗位的邓小平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在打开国门之后的1988年,再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让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就要有相应的促进、鼓励和保护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这个思路指导之下,1980年中国专利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前身)成立,同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82年,全国人大又审议通过了商标法,这是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之先河。


保护知识产权需要制度,制度的核心是法律,因此就需要一部包含涉及所有知识产权的法律。为此,早在1979年,我国就成立了专利法起草小组。但专利法却迟迟未能出台,主要原因是认知和观念的不同,并且有激烈的争论。反对者认为,专利与社会主义制度格格不入,而且在我国科技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实施专利制度会弊大于利。


尽管如此,更多的人对科技和专利的理解既简单而又直抵核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保护专利就是保护生产力。有了知识产权保护,才能促进和发展生产力,并增强和提高生产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财富的积累。相反,如果不保护知识产权,将阻碍生产力,甚至毁掉生产力,发展也将停滞,国家将陷入长期贫穷和落后。


所幸的是,邓小平于1984年一锤定音,指出“专利法以早通过为好”。中国专利法历经20多次讨论删改,终于在1985年4月1日起实施。


▲2021年5月28日,在广西融安县西山林场,种苗站站长何振革在控制杉木良种授粉。从海南大学森林培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何振革一直致力于林木良种“育繁推”一体化研究工作,其参与的科研工作获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4项。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影


申请量增长,反映发明创新水平提高


数据和事实,最能说明中国人的创新和拥抱科技第一生产力的热情。


1985年4月1日,实施专利法的当天,中国专利局共收到国内外专利申请3455件,刷新了世界专利史的日申请纪录。之后,中国专利申请和拥有量犹如井喷,节节增长。至2009年3月16日,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突破500万件,达500.2143万件。与前四个100万件相比,每个100万件受理时间明显缩短。


1985年专利法实施后的近15年间,我国包括发明专利在内的专利申请总量,首次达到第一个100万件。此后,第二个100万件历时4年零2个月,第三个100万件缩短为2年零3个月,第四个100万件用时1年零6个月,第五个100万件,仅用1年零4个月。


不仅如此,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比重也在持续大幅增长。到2015年,我国仅发明专利申请量就已突破100万件,占全球总量近40%,超过美、日、韩三国总和,成为了世界上首个年度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100万件的国家。WIPO报告称,中国专利申请量的迅速增长,反映出中国发明创新水平在不断提高。


而促进中国专利数量飙升的当然是制度保障,以及专利实施后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驱动。而且,中国专利法自1985年实施后,分别于1992年、2000年、2008年和2021年进行了四次修改,第四次修改的专利法于2021年6月1日施行。每一次修改,目的都是为了适应新形势、解放生产力,鼓励人们不断探索和创新。

如2021年6月1日实施的第四次修改的专利法,就在原第十六条的基础上,新增了“国家鼓励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实行产权激励,采取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使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合理分享创新收益”。这种规定,显然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进一步推动专利的实施和运用。


回顾国际专利申请的历史,同样可以看到中国的显著成长和巨大成就。


1992年之前,我国的国际专利申请为零,到1993年,我国才向WIPO提交第1份专利申请,但是,到1999年就已提交了276份。再过了20年的2019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58990份,增长了200多倍,并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专利申请来源国,打破了自1978年PCT运行以来美国的榜首垄断地位。


无论是国内专利申请量还是国际专利申请量,都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且,国际专利申请有着更为广泛和重要的作用。


根据PCT规定,提交一份国际专利申请后,申请者可以同时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寻求对其发明的保护。现今,已有153个国家加入了这一条约。这也意味着,我国每申请一个国际专利,就可以在153个国家都得到保护,这同样是国力强盛和国家竞争力提升的体现。


▲截至2021年6月8日,我国“阅卷”相关专利达327项,其中“智能阅卷”专利有57项,让一年一度的高考阅卷彻底抛弃了人工手改手核的方式。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成为专利“总冠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原动力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2021年,从新中国成立72年、专利法实施35年这两个时间节点来看,我国已经赢得了国内专利和国际专利申请数量的“双冠王”,甚至在世界科技发展最前沿的AI专利申请量,也位居世界第一,远超他国。


这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人勇于创新,敢于追赶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体现。


以此为基础,今后我们将在专利质量和专利转化上更多着力。为此,2021年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十四五”规划,不仅首次将“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明确到2025年达到12件的预期目标,同时也明确强调,要更好保护和激励高价值专利。


这就要求我国专利发展,要从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改变目前专利质量不高和转化率较低的现状。在此国家政策引导下,主管单位就要将专利质量的优劣,作为专利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从申请到授权、实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其中的专利引证指标、专利维持水平、专利授权量、无效数量、有效期等,无疑将成为今后我国专利考核的主要指标。


作为此一国家政策的具体落实,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将牵头研究制定“十四五”时期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主要是有效激励高价值专利创造、推动高价值专利更高水平保护、有力促进高价值专利转移转化等。


此外,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的另外一个重要成果——新《著作权法》,也已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与专利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为所有创新创造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也必将极大调动中国人的创新和研发热情与能力。


我国成为年均百万发明专利申请的“双冠王”,是科技发展成就的体现,是创新中国的见证,也是一个新起点。未来,在科技强国战略引领与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下,我国必将成为专利数量、质量和成果转化的“总冠军”,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原动力,也服务于我们的美好生活。


□张田勘(科普专栏作家)


  编辑:何睿    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