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戴轩)每年,100多万人因急性缺血性卒中而死。脑卒中的救治是与时间赛跑,每耽误一秒钟,脑细胞以数百万级的数量死亡,而6小时以内,是传统意义上的黄金救治时间。不过,一款学习了160万份病历的AI辅助诊断系统,可以用更精准的“眼力”和更快的反应,帮助医生突破这一时间限制,扩大可接受积极治疗的患者范围。


记者今日从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北京天坛医院获悉,该院研发的一款全新的AI系统iStroke在学习了160万份病历之后,可以帮助医生缩短“阅片”时间、突破6小时的时间限制,让更多卒中患者得到主动治疗的机会。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数量达250万,每年100多万人因急性缺血性卒中而死。


脑卒中的抢救是与时间赛跑,它发病急、变化快,每耽误一分钟,脑细胞都以百万级的数量死亡,可能致残甚至致死,给家庭甚至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溶栓与取栓,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治疗手段,传统上一般在窗口期(6小时以内)内给予治疗。而实际情况是,从家中发病、呼救、前往医院、医生拿到影像资料做出决策这一过程,大部分患者已经超过黄金救治时间,只能保守治疗,只有少部分人能接受溶栓取栓,获得更好的预后效果。


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介绍,人工智能能够帮助扩大接受溶栓取栓治疗的患者范围、缩短术前决策时间,也可以通过物联网的形式,帮助医院掌握各流程的时间损耗,进一步改善环节,让患者能更快得到治疗,也能在更近的医院获得更好的救治。


该院神经介入中心参与AI研发的一名医生介绍,一般来说,患者被送入医院后,会接受CT、核磁等影像学检查,之后医生基于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时间,判断患者脑组织坏死的情况,做出是否积极治疗的决策。但人眼“阅片”不像机器那么精准,且医生自身的经验,也影响到治疗方案的拟定和决策下达的耗时,在医疗水平不太发达的地区,这种影响更为明显。


该款AI在学习了我国160万名卒中患者的病历后,达到了高年资主治医生的水平。它可以更精确地识别和分析影像学资料,计算出患者脑部受损的程度和未来走势,为医生提供更客观精准的决策参考,突破了传统6小时的时间标准限制,有的患者甚至在24小时后还可以得到主动治疗的机会。


“国际上现在有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几款同类产品,但评估效果我们是最好的,目前达到了成熟可用的阶段,正在等待药监局审批。”王拥军介绍,AI辅助诊断系统的推广,可以为基层医院和医生提升急性脑梗死救治水平,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减轻患者家庭与国家的医疗经济负担。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郭超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