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群在云南持续迁徙,最北到达昆明,目前已经返归至玉溪市境内林地活动,北移象群落单公象已经被麻醉后送回西双版纳。象群为何长距离迁徙?当地应该如何保护象群?记者对话原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巡视员、自然保护工作者陶思明。

原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巡视员、自然保护工作者陶思明。 受访者供图


我国对亚洲象的保护已有成效



新京报:从历史上来看,我国野象群的分布范围有多大?


陶思明:亚洲象是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野生动物之一。据考古和文献研究,古代亚洲象在我国的黄淮地区、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均有分布,近代只在云南南部、西南部局地有残留分布,这已经是澜沧江流域了。


新京报:从你的工作经历来看,我国对于亚洲象的保护,都做了哪些工作?


陶思明:近几十年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确立、抢救性保护自然生态和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对亚洲象的保护是有成效的。现在,盗猎的问题基本解决,栖息地破碎化、生境退化问题也在变化中有所改善,并积极探索如何抑制、化解人象矛盾冲突,实现和谐保护。


如,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不相连的片区间试图建立生态廊道,扩大临沧市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为亚洲象向没有分布的片区扩散创造条件;搬迁深入自然区域人象矛盾频发地点的世居村民,为亚洲象腾挪生态空间;千方百计建立食物源基地,吸引象群减少农作物踩踏;建立亚洲象商业保险等野生动物损害赔偿机制,加强监测预警告知并因地制宜建设防象工程,努力维护群众利益调动共同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以及所在各地大面上的生态保护恢复,和老挝的跨境合作保护等。


新京报:从目前象群数量来看,这些保护措施有效果吗?


陶思明:我国亚洲象分布范围一直萎缩的势头,在近10多年来得以滞缓,局部地区如普洱市恢复分布,种群数量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也有成倍的增长,达到300头左右,亚洲象是我国最大的陆地动物,站在地域狭小的现状分布区角度,这个数量按说相当可观,维持有生命力的种群从实践看也没有问题。这次15头象群自普洱出发向玉溪、昆明方向迁徙,更释放了非常重要的信号,我国亚洲象有望在更大区域恢复分布,走出物种濒危前景看好。


象群北迁应给予充分理解和顺应


新京报:象群迁徙这么长距离正常吗?


陶思明:野生动物迁徙是十分重要的生命现象,有周期性的,如候鸟年复一年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迁徙;也有非周期性的,如这次15头亚洲象还在进行中的较长距离迁徙。象群较长距离的迁徙,意味着选择新栖息地的生态空间和自由度及成功的机会更大了,我们理应抱持更加积极的态度乐观其成。但也有不同的看法,如许多人认为这15头象是迷路后的无目的地迁徙,盼其迷途知返,或提议通过施加人为影响令其回到原地。


无论是物种正常进化发展在不同地域的扩散和扩大分布,还是对西双版纳等现状分布区高度紧张的象与人、象与地关系的自适应另谋出路,亚洲象这样的迁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我们保护亚洲象使其不再濒危,缓解西双版纳狭小地域内环保正义和发展正义短兵相接、人与象矛盾冲突难分难解困局所必需的。


新京报:应该如何看待象群迁徙中的人象冲突?


陶思明:亚洲象为了争生存、求发展,在西双版纳等狭小地域有和人冲突的“前科”,对临近或途经人口稠密区的迁徙象群保持警惕防止象伤人是必要的,但也要看到人象和谐的一面,应对要适当,过分过度应对把人象关系搞得太紧张了不好。有关要把它们弄回原地去的说法也不绝于耳,这就更不应该了。亚洲象拖家带口历时数十天迁徙一次,想必也是酝酿了很长时间,沿途又不惧各种人工设施和堵防克服重重困难一路向前,显示着生命的强大力量,需要给予充分理解和顺应,除非它们自己返回,人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不应该强迫其返回。


新京报:云南中北部是否有接纳象群的生态环境?


陶思明:按现状分布,亚洲象往南迁徙就到国外了,在物种尚未真正除困解危之前,从内心来说大家肯定不愿意。如此说来往北迁就成了不二之选,不仅地域辽阔,而且依云南极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和高自然植被覆盖率,可供象生息繁衍的自然半自然区域各地都有不少,迁徙象群有条件进行充分的选择。


须在更广阔生态空间筹谋亚洲象保护


新京报:你觉得未来应该如何保护这些亚洲象?


陶思明:我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也完全适用于亚洲象的保护工作。现状分布区要通过创新尽可能为亚洲象腾挪更大生存空间,人象各得其所方能减少直接冲突;要有区域生态承载力概念,不能只看亚洲象数量一个指标,在确保种群生存力的同时要综合协调各方面情况,实现和谐保护。


最根本的出路,是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亚洲象的分布,不能把象群封闭在现状分布区,那是残留地,代表历史的不幸,现在搞保护只有顺应象群迁徙欲望,不断扩大分布才有活力,才能避免坐以待毙,和经济发展搞封闭没有出路是一样的道理。封闭象群在原地踏步,也难以缓解狭小地域原本高度紧张的人象关系,象群自己主动迁徙出去另找家园,显然有利于分散、减轻原地压力,如果我们再设法将其弄回去,对西双版纳等地人民群众也是不公平的,都是亚洲象,都在云南,哪里保护不是保护。


新京报:这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陶思明:这要求我们必须在更广阔的生态空间筹谋亚洲象的保护,甄别一批潜在分布区进行更有效的保护恢复,形成对亚洲象自我扩散扩大分布的高吸引力,研究打通限制其扩大分布范围的关键制约因素,为亚洲象在更多地方开枝散叶创造更有利条件,以便多地多点齐心协力共同促进人与象和谐和物种更大程度的复苏兴旺。


这是一次由保护对象启动的跳出原分布区实现更好保护的难得机遇,我们千万要抓住,想象之所想,急象之所急,解象之所困,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科学应对、妥善处理,积极向着最有利于迁徙象群找到新家园以扩大分布范围、最有利于缓解现状分布区人象冲突、最有利于亚洲象保护低碳高效综合利益最大化方向努力。


声音

我们必须在更广阔的生态空间筹谋亚洲象的保护,甄别一批潜在分布区进行更有效的保护恢复,形成对亚洲象自我扩散扩大分布的高吸引力,研究打通限制其扩大分布范围的关键制约因素,为亚洲象在更多地方开枝散叶创造更有利条件,以便多地多点齐心协力共同促进人与象和谐和物种更大程度的复苏兴旺。——陶思明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