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两位奥运报道记者顺利领到奥运证件。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摄


自7月18日中午从北京出发前往深圳转机,到7月19日下午乘坐航班从深圳飞赴东京,历经近40个小时的周转,东京当地时间7月20日凌晨2时40分,新京报两位记者终于抵达位于东池袋的奥运会官方酒店,这里是他们未来21天的落脚点。


记者入境时被反复盖章、查看的健康卡。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摄


目不暇接的表格资料


东京奥运会的媒体报名始于2018年底,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个人基本信息、联络人信息、住宿信息、抵离信息、活动计划……新京报记者向东京奥组委提交了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料,出发前往东京过程中,依旧绕不开这些东西。


东京奥组委要求所有奥运参与者提交入境前14天的活动计划,唯有获得批复才能在OCHA(一款App)上注册获得绿码,后者也是媒体记者出境、入境的重要凭证。一个月以来,经过多封邮件反复沟通,两位记者终于在前往深圳当天拿到了绿码。


从深圳前往东京的航班起飞时间为7月19日14时35分,两位记者提前3个小时到达深圳宝安机场T3航站楼。由于同行的乘客大多数为参与奥运报道的记者,航空公司开设了奥运专用柜台,帮大家核对护照、注册卡、OCHA绿码等信息,并办理值机、托运等手续。


当天的深圳宝安机场只有这一趟国际航班,检疫、出关、安检等非常顺利,为了确保防疫安全,工作人员提醒大家按照座位区域分批登机。护目镜、防护面罩、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和大多数媒体记者一样,两位记者也“全副武装”开启了东京之旅。


4小时的航程并不算长,只是与以往的赴日航班不同,除了填写外国人入境记录卡、携带品申报单,空服人员还发放了英文版的誓约书、调查问卷以及中文版的健康卡,让大家一一如实填写。尤其是“健康卡”,请求所有入境人员协同防疫,也是入境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料之一。


激活注册卡、发放奥运证件现场,志愿者们在加班加点工作。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摄


加班加点的志愿者


日本当地时间7月19日19时40分左右,航班落地成田机场,等待了半小时后,所有奥运参与者离开机舱,有工作人员将大家指引至等待区。此时,中国女排、中国女篮等队伍已经离开机场,现场等待接受核酸检测的人员并不多。


落地大约1个半小时后,依次审核完护照、注册卡、健康卡、OCHA绿码、72小时内核酸检测证明等信息,记者来到了核酸检测区域。检测是自助式的,所有人自行采集唾液,然后将试管交到工作人员手中。


出发前往日本前,对整个检测、出境流程之漫长已有所耳闻。相比之下新京报记者比较幸运,在休息区域等待了不到两个小时,23时10分左右,便拿到了成田机场检疫所提供的阴性证明。


在成田机场激活注册卡、领取奥运证件,原本每天22时截止,记者们到达注册卡服务台时,现场的志愿者仍在加班加点地为奥运参与者服务。23时30分左右,记者顺利领到奥运证件,随后到机场的抵达大厅等候大巴。


当地时间凌晨0时40分,记者乘坐的大巴驶离成田机场。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摄


大巴加出租车的60公里


经过现场工作人员的耐心协调,当地时间7月20日0时40分,新京报离开成田机场,坐上前往市区的官方大巴,此时距离航班落地刚好5个小时。


为了确保奥运参与者不与普通日本民众接触,入境前14天,东京奥组委不允许入境记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新京报记者乘坐的官方大巴是媒体交通系统的一环,通过与出租车接驳,将记者们送到预订好的官方酒店。


大巴换乘出租车的中转点。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摄


工作人员转写成日文的酒店信息。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摄


成田机场与预订的官方酒店相距超过60公里,经过1小时的车程,官方大巴先来到位于中央区日本桥附近的中转点。凌晨2时10分,工作人员将大家的英文住宿信息,用日文转写到一张纸上,然后由志愿者交到出租车司机手上。


出租车司机输入导航信息。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摄


由于是一人一车,新京报两位记者前后脚上车。虽然语言不通,但出租车司机熟练地将目的地输入到导航系统中,并提醒大家系好安全带。


中转点距离酒店还有十余公里,一路除了夜间的工作车、运输车,基本只剩为奥运会服务的出租车,2时30分左右,记者们抵达酒店。下车后,司机帮忙取出行李,然后递上一张4900日元(约合人民币290元)的小票,并解释道:“Free(免费)”。


抵达后的前3天需要接受隔离,今天是第一天。未来十几天,新京报两位记者将在赛事的“防疫泡泡”内受限制地活动。面对这样一届极其特殊的大赛,虽然历经波折也心怀忐忑,但东京奥运会真的要开始了。


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东京报道

编辑 韩双明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