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之际,新京报推出“星火燎原——影视中的党员形象”系列访谈。集结老、中、青三代演员,他们都曾因角色与党员结缘,受到党员精神的洗礼,并以此形成一生自觉奉行的信念,在表演道路上严于律己,砥砺前行。


跨越百年时光,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通过演员们的讲述,我们试图还原那段峥嵘岁月,以优秀党员形象的树立,弘扬新一代党员精神。


在今年播出的电视剧《大浪淘沙》中,刘聪出演杨开慧一角。


在饰演杨开慧的演员当中,刘聪或许并非最被外界熟知,但八年四度出演,让她对杨开慧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愫。


从电视剧《毛泽东》《共产党人刘少奇》《大浪淘沙》到电影《开国将帅授勋1955》,刘聪的每一次诠释,都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湖湘女杰”的奋斗年代。此外,作品中杨开慧的身份也不只是毛泽东的妻子,是女儿、母亲,更是满怀使命的革命者,是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 


四度饰演同一个角色,刘聪认为这是作为演员最大的幸运,可以让她一遍遍经历着杨开慧的人生,以更丰富的阅历,将杨开慧的影视形象一次次地趋于完美。而在这八年之间,杨开慧的党员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时刻影响着刘聪,“我觉得那是一种坚定的信仰,从事任何行业的人都需要去学习。”


女性的共情,让她被导演一眼相中


杨开慧的房间很小,只有一张桌子和一张挂着帷幔的小床。刘聪第一次站在房间里,眼泪竟控制不住地涌出来。


八年前,刘聪刚从上一部作品杀青,就被经纪人带去见电视剧《毛泽东》的选角导演。虽然已经连续三个月没休息过,但经纪人告诉刘聪,杨开慧这个角色已经面试了上千人,但导演看了刘聪的资料后,还想见见她。


作为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献礼作品,电视剧《毛泽东》全景式地展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辉煌人生。而身为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在剧中有不少戏份,几乎涵盖了她从十几岁与毛泽东恋爱,生养三个孩子,到29岁生命终结的大部分人生历程。这也是杨开慧第一次近乎完整地呈现在影视作品之中。


彼时,27岁的刘聪已经结婚,育有一个3岁的女儿,和杨开慧的人生经历相似。导演听到她的介绍,眼前一亮。那次见面刘聪并没有试戏,只聊了孩子和职场妈妈的生活。结束后,导演便直接把剧本给了她。


好多艺人都是铩羽而归,而刘聪是第一个拿到剧本的。经纪人十分激动。“可能导演考虑到我本身就是个年轻妈妈,演十几岁的状态没问题,到了30岁驾驭起来也没有什么违和感。”


很快,刘聪剪短了头发,定了妆,进组前拜访了毛泽东与杨开慧的后人毛新宇将军。毛主席的家人们没说太多,只是强调,演员绝不能用整过容的。而后,刘聪在网络上查阅了大量杨开慧的历史资料,翻阅杨开慧留下的书信,并跟随剧组前往杨开慧的家乡湖南长沙板仓。如今板仓已更名为长沙县开慧镇,当地的餐厅、照相馆,不少店铺都是以“开慧”命名的。那里有太多杨开慧的印记。


作为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献礼作品,电视剧《毛泽东》是刘聪第一次出演杨开慧。


《毛泽东》剧组就在板仓搭建了一间毛泽东、杨开慧居住的宅子作为取景地。这间老宅子的院子很大,但杨开慧的房间很小,只有一张桌子和一张挂着帷幔的小床。刘聪第一次站在房间里,眼泪竟控制不住地涌出来。那一瞬间,两位相隔近一个世纪的女性,似乎在同一个空间惺惺相惜着。“我突然感觉到杨开慧的不易。丈夫不在身边,要坚守后方。作为妈妈,作为妻子,我好像一下了解到了她的那种感觉。”


多重身份的“分寸感”最难把握


“对革命事业的追求,对丈夫的等待,对感情的坚贞不渝,她的内心其实很纠结,很复杂。”


在刘聪的理解中,杨开慧不仅是革命者,是共产党员,同样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既是女儿、妻子,又是母亲。如何把握多重身份的“分寸感”是表演中最难的地方。


剧中,杨开慧的台词并不多,个性也并不十分鲜明,大部分时间都站在毛泽东身边。刚开始拍摄时,刘聪虽然只需站在那里,但始终找不到人物的内心支撑。而后她参观了杨开慧烈士故居和杨开慧纪念馆,纪念馆里留下了很多杨开慧当年的笔记和书信。那个年代没有电话,人们传递思念的方式只能靠写信。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信,有些发出去了,有些没发出去。信中一开始写的大多是诗,画意诗情;但据说后来也有一些怨怼。直到最后,敌人不断来查杨开慧与毛泽东,她给毛泽东写的信只能藏在墙里。“真的(她)等的时间太长了。感觉又有希望,又没希望。”刘聪感慨。


在她的理解中,杨开慧常被作为毛泽东背后的女人谈及。但实际上,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杨开慧,对革命、对事业、对信仰,也有着无限的理想。那是那个时代,一个女人的诗和远方。“对革命事业的追求,对丈夫的等待,对感情的坚贞不渝,她的内心其实很纠结,很复杂。”


作为妻子、母亲、革命者,刘聪认为杨开慧的多重身份是最难演的部分。


刘聪在《毛泽东》中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杨开慧与毛泽东吵架。1922年,毛泽东在湖南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任区委书记。那时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第一个孩子已经出生。在电视剧《毛泽东》的剧本设定中,杨开慧也已育有一子,且正孕育着第二个孩子。毛泽东公务繁忙,好久才能回家一趟。那场戏呈现的是毛泽东回家还不到半天,就因中央要调他去上海担任中央局秘书,提前买好了车票,决定第二天马上就走。杨开慧想收拾行李,带孩子一起去上海,也可以帮毛泽东打理公务,但毛泽东拒绝了,认为她去并不合适。一时间,杨开慧将一名妻子、一个满怀抱负的革命者,长期积累的怨气与委屈爆发了出来。


同样作为女人,那一刻刘聪的内心似乎完全和杨开慧站在了一起。与丈夫经常见不到面,每天都提心吊胆,害怕丈夫遇到危险;革命事业想帮忙也帮不上,在家里帮毛泽东写了很多资料放在桌上,特别期盼他能看一眼,但他也没看到。


刘聪深刻感知到女性想要兼顾事业与家庭的焦虑。“其实杨开慧的弦一直绷得很紧。同样作为一个女人,我当时能感觉到杨开慧的内心,那种女性价值不被当时社会理解的感觉。”


坚定的信仰,值得每个人去学习


“这么多年可以有机会出演同样一个角色四次,我才能有这样的体会、阅历,把同样一个片段演出不一样的感觉。”


《毛泽东》之后,刘聪又出演了三次杨开慧,每一次都有截然不同的体验。第二次是2018年在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中,她的戏份很少,大多是围绕锅台,或者帮正在开会的毛泽东放风,人物更接地气。2020年,她又接连参演了电视剧《大浪淘沙》,以及唐国强执导的电影《开国将帅授勋1955》。这次,她更明显地感受到内心的巨大变化。


电视剧《大浪淘沙》剧照


那是杨开慧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被军阀逮捕,敌人向她逼问毛泽东的去向,并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坚定地说:“牺牲我小,成功我大”,“要我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八年前在《毛泽东》里,同样的桥段,刘聪演绎的情绪始终风平浪静。无论审讯官如何审问,她宁死不屈,也不多说一句话。“那时我理解的杨开慧还是挺倔强的,但这种个性并不外露。这场戏演得比较轻松,剧情铺垫到那里,观众的反馈也可以。”而在《大浪淘沙》和《开国将帅授勋1955》中,同样的审讯戏份,刘聪却演绎出和八年前完全不同的感觉。“相比过去我演得可能太表面化了,不如现在更接近杨开慧的内心。”


八年四度出演杨开慧,刘聪认为是她做演员的幸运。


在八年中四度体验杨开慧的人生之后,如今在刘聪的理解中,杨开慧面临敌人审讯时虽然表面风平浪静,但实际上内心或是翻江倒海的。她知道自己马上要牺牲,要面临死亡,但她还有三个孩子,还有丈夫以及未能实现的革命事业。在如此复杂却克制的心理活动中,再出演这一场戏,刘聪感知到自己的眼神、内心,包括呼吸节奏都不一样了。


刘聪始终认为自己是幸运的演员,“这么多年可以有机会出演同样一个角色四次,我才能有这样的体会、阅历,把同样一个片段演出不一样的感觉”。而在这八年之间,杨开慧的党员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刘聪,“我觉得那是一种坚定的信仰,以及不忘初心的精神,从事任何行业的人都需要去学习。”


新京报资深记者 张赫

首席编辑 吴冬妮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