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姝)7月22日下午,中华环保世纪行2021年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马家湾大型淤地坝上,和延安市延川县贾家坪镇马家湾村村民王世雄一起看庄稼。“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王世雄指着坝地上的玉米地说,每亩坝地玉米产量有1500至1600斤,相当于坡耕地的5-8倍,梯田的2-3倍。


陕北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重要来源地,当地有一句农谚“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指的就是淤地坝。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防止水土流失中,创造出的一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


马家湾大型淤地坝位于延川县贾家坪镇马家湾村,坝高30.5米,坝顶长310米,宽6.5米,由坝体、放水涵补管、溢洪道“三大件”组成,1971年底竣工,1985年淤满。上世纪七十年代,王世雄参加了该坝的修建,当年他还是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第一次刚修好,结果被大洪水冲毁了,前前后后修了三次,才修好”,他说,当年的辛苦如今尝到了甜头,坝地现在已经形成了近千亩良田。


“实践证明,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关键措施”,延川县水土保持队队长任宏祥说,延川县地处陕北黄土丘陵残塬沟壑区,全县总土地面积1985km²,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897km²,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境内地形破碎,沟壑纵横,一遇较强降雨,水沙俱下,沟道成为泥沙的主要策源地和输出通道。大规模的淤地坝的建设从源头上封堵了向下游输送泥沙的通道,减沙效果十分明显。


淤地坝到底减少了多少入黄泥沙?以马家湾大型淤地坝为例,目前,该坝已拦截泥沙650万方,若黄河下游每方清淤费用按10元计算,减少清淤费6500万元。截至目前,延川县全县建成淤地坝1825座,据测算,通过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淤地坝建设等,入黄泥沙减少12575万m³。


“与坡耕地、梯田相比,坝地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解决了群众粮食问题”,任宏祥说,据调查,坝地粮食产量是梯田的2-3倍,是坡耕地的5-8倍,1亩坝地可促进5到10亩坡耕地退耕。马家湾大型淤地坝淤成坝地面积830亩,亩产玉米800kg,年种植收入200万元,可促进6000亩坡耕地退耕。


延川县1825座淤地坝中,中型以上淤地坝有164座,“通过层层拦蓄,削减了局部强降雨形成的洪峰,达到上拦下保的作用,有效防止洪水泥沙对下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任宏祥说。


来自陕西省水利厅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陕西全省累计建成淤地坝3.4万座,占全国总数的58%,拦泥58亿吨,淤地86万亩,年增产粮食3亿公斤。前不久,陕西省长赵一德曾在中宣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积极推进淤地坝建设,不断减少入黄泥沙量,让黄河中游“一碗水半碗沙”成为历史。


新京报记者 王姝


编辑 刘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