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在天津举行会谈。图片来源:央视视频截图


7月26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在天津举行会谈。这是中美继阿拉斯加高层战略对话四个月后,首次举行外交领域高级别会谈。
 
事实上,这次会晤几经周折,而最终会谈地址也定在距离天津机场高速很近的地方。在会谈中,谢锋向舍曼指出:美方的“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就是遏制打压中国的“障眼法”。对抗遏制是本质,合作是权宜之计,竞争是话语陷阱,有求于中方时就要求合作;在有优势的领域就脱钩断供封锁制裁;为了遏制中国,不惜冲突对抗。只想解决美方关切的问题,只想得到美方想要的结果,单方面受益,既要坏事做绝,还想好处占尽,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这番话相当坦率和激烈。中方为何要当面拆穿美国的“障眼法”?


美方试图主导中美关系的新套路
 
“竞争、合作、对抗”的“三分法”,源于今年3月份,拜登政府对中美关系给出的新说法。
 
3月3日,美国国安会公布了《国家安全战略中期指导方针》,其中将中国列为“最大地缘政治挑战”。新任国务卿布林肯随后呼应称,基于此,美国对中国的关系是,“在需要竞争的时候竞争,有可能合作的时候合作,在必须对抗的时候对抗”。
 
比布林肯表达得更赤裸裸的是美国国安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号称“亚洲沙皇”坎贝尔的另一番话。他说,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政治乃至军事手段,让中国在美国所制定的世界秩序框架下展开协商谈判。”
 
7月21日,白宫发言人普莱斯在谈到常务副国务卿舍曼访华一事时,又一次使用了“坎贝尔式”的论调,声称舍曼的这次访问,将“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与中国 “坦诚交流”。
 
且不说这番话令人怀疑舍曼访华的诚意如何,美国政府官员三番五次的表态,其实强调的都是同一件事——期望拜登时期的中美关系,是在符合美国利益的前提下、由美国来决定是合作、竞争或对抗,以及在哪些领域合作、竞争或对抗。
 
在过去,美国的这种姿态叫大国沙文主义,通俗一些说,是傲慢。这才有了7月24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中巴外长战略对话期间时的回应。王毅说,“如果美国到今天还没有学会如何以平等的态度同其他国家相处,那么,我们有责任和国际社会一道,好好给美国补上这一课。”


▲资料图:2013年10月15日,温迪·舍曼(右)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伊朗核问题谈判。图片来源:新华社/路透

 
美国已试行的“对抗”策略
 
按照外界的一些解读,美国对华关系的“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至少保留了一些弹性,比特朗普时期的刚性策略回旋余地大一些。舍曼在访华前也表达了避免中美关系走向冲突的意思。
 
但可惜这只是话术。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在中美贸易上,保留了特朗普时期的部分贸易政策。不仅如此,拜登政府甚至升级了对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7月14日,民主党占多数的美国联邦参议院又通过了禁止从中国新疆地区进口产品的立法。
 
在防疫问题上,美国通过向世卫组织施压、国会举行听证会等方式,继续用政治毒化的方式对待病毒溯源问题,把矛头指向中国。
 
美国还不断利用所谓香港、台海和南海问题制造事端。舍曼访华前,美国方面宣布制裁七名中国中央政府驻港机构官员,中方则首次引用《反外国制裁法》对美国前商务部长罗斯等七人和实体采取对等制裁。
 
在台海问题上,美国军用运输机借为美国在台办事处运送物资和文件之名,两次停靠台湾机场。美国一些人不断鼓吹加大对台军售、与台军的军事合作等等。
 
而在南海问题上,美国除了纠集盟国在南海海域刷存在感,外交官员还到处赴南海周边各国访问,行离间之计。
 

凡此种种,无不证实了谢锋在天津向舍曼指出的:美方的“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就是遏制打压中国的“障眼法”。对抗遏制是本质,合作是权宜之计,竞争是话语陷阱。


▲7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回应中美天津会谈有关情况。图片来源:新华社微博


测试美方的两份清单

 
在明确反对美国的“三分法”之外,在天津会谈期间,中方还向美方提出了两份清单:一份是要求美方纠正其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一份是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
 
包括敦促美方无条件撤销对中共党员及家属的签证限制;撤销对中方领导人、官员、政府部门的制裁;取消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限制;停止打压中国企业;停止滋扰中国留学生;停止打压孔子学院;撤销将中国媒体登记为“外国代理人”或“外国使团”;撤销对孟晚舟的引渡等。
 
这两份清单并没有涵盖中美问题的全部,而且更强调局部和细节问题。
 
这其实可以看作中方对美方的一次测试。主要测试两个方面:一是美方是否有改善中美关系的诚意。如果真的有诚意,可以先从人员往来、教育、媒体采访这些容易纠错的地方着手。
 
二是测试拜登的政治平衡能力。拜登在竞选期间,也曾有过中国“不是坏人,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也“不会吃掉美国的午餐”等表态,但上台后自食其言,部分是出于平衡美国各方力量的考量。
 
比如,高调反华,是为了与国会交换预算过关的利益;坚持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政策,是为了从共和党手中抢夺传统产业的票,为中期选举铺路等等。
 
同时,拜登也深知,在美国通货膨胀、伊朗、阿富汗事务、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美国需要与中国合作。
 
对中国中长期发展趋势的担心,以及近期与中国合作的需求,共同构成了舍曼这次虚张声势又涵义模糊的访华之行的大背景。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谈的气氛好与坏不是重点。重点是,中方对美方“三分法”的反驳和交给美方的两份清单,清楚地表明,在中美关系的构建上,中方不会任由美方主导议事议程。
 
平等,才是中美之间构建关系最该强调的氛围。


 特约撰稿人|徐立凡(专栏作家)

 编辑|徐秋颖

 校对|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