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若腾在双杠比赛中。图/新华社


今晚,北京体操男队在先农坛体校综合训练楼通过电视直播集体观看了东京奥运会体操项目男子个人全能比赛,见证了北京选手肖若腾获得亚军的整个过程。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陈刚回忆了陪伴肖若腾一路成长的经历,为他成为国内顶尖男子体操选手感到骄傲。

 

天赋特别高,训练很吃苦

 

肖若腾11岁进入先农坛体校,成为陈刚组里的一员。“他天赋特别高,训练也很能吃苦。但七八个小男孩在一块儿真的太皮了,一天到晚给我累得够呛。不过肖若腾一到训练场上,马上就很专注。”陈刚对新京报记者回忆道。

 

陈刚比肖若腾大一轮,时算是年轻教练。师徒二人周一到周六都一起在队里学习、训练生活,周日能回家的时间都是以小时计。这样的相处模式下,陈刚与肖家建立起很好的信任关系。“当时一门心思都在队里的几个孩子上,肖若腾爸妈跟他相处的时间有限,把孩子交给我们北京体操队,我们也有责任培养好。”

 

国内体坛有许多师徒亲如父子的佳话,陈刚和肖若腾之间没有那么大的年龄差,所以他形容二人之间“亦师亦友”。“我们之间没有代沟,我一直是从比较年轻的角度去跟他交流。”随着肖若腾长大成熟,蜕变为国字号顶尖运动员,陈刚现在更像他的兄长,“生活上不用我再操心了,但还是会提醒他开车注意安全,别在外面乱吃。”


业务交流方面,陈刚大多给一些建议,跟肖若腾一起探讨。“包括动作编排,我会提出一些想法供他选择;或者从规则的角度给他一些小建议。优秀运动员都会有自己主观上的研判,我这边只是根据他自身的情况出出主意。”在陈刚看来,地方队和家人就是运动员的大后方,哪怕不能时刻在身边,也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知道“我们一直都在”,“只要肖若腾有需要,我们就会尽全力,这肯定是没得说。”

 

北京体操男队主教练陈刚与弟子肖若腾合影。受访者供图


肩伤总反复,平时很注意

 

肖若腾的肩伤一直令外界牵挂,家人和北京队更是如此。陈刚介绍,体操运动员很容易受肩伤困扰,出现劳损是家常便饭,而肖若腾的情况比较严重:双侧都有问题,而且总是反复,“目前的情况就是,肩伤基本上会长期伴随着他,只能去尽量控制。训练要‘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段时间怎么练,怎么发力,什么时候开始发力,都要有明确计划,错过这个时间点就容易出问题。”

 

因为要保护有伤的肩部,肖若腾最后一次队内测试没有比吊环,之后才开始恢复成套。不过,陈刚透露,弟子并未因此实力下滑,“尤其全能型选手不是每次训练都需要完成整套动作,有可能选择1/3动作,或者练一些力量,做一些摆动的动作都可以保持住。他只要能保证基础体能和专项训练,就可以保证成功率。

 

备战奥运会期间,国家队给肖若腾配备了专业的康复团队,其间的伤病防控和训练恢复做得很好。同时,北京队也在医疗保障方面提供支援。“北京队每周都有北医三院的医生来,肖若腾需要做一些检查、诊断都很便捷。另外还有一些物理治疗的仪器给他配上了,他需要胶布这些器材,我们都是保证充足供应。”

 

陈刚也是运动员出身,又看着肖若腾一路起起伏伏,“说不心疼是假的。他资格赛、团体赛全都上了,做了12个成套,我问他怎么样,他回复说肩膀已经开始有反应了。全能又是6个成套,但是没办法,比到这份上了,顶尖运动员都不会给自己留退路,我们在后方还是要更多给他鼓励,帮他减压。”

 

为了好成绩,敢于去冒险

 

团体决赛后,肖若腾曾表态要在全能决赛上放得更开。陈刚分析道:“肖若腾、孙炜、桥本大辉和纳戈尔内4个人都有机会站上最高领奖台,就看谁能顶住压力,更敢发挥。”肖若腾的天赋之一就是大赛能发挥出高水平,但也需要有良好的基础作支撑。“敢拼是很好的心态,但也要看怎么去拼。平时训练一步一个脚印,那叫有东西去搏,肖若腾敢发挥还是有很好的底子来保证的。”

 

陈刚直言在个人全能决赛前,他就开始紧张了。“其实我从团体决赛就开始紧张了。他资格赛比得不错,到出金牌的时候,团体项目不能在一个人身上出问题,需要所有人协同作战,所以担心在他这个环节出现失误,好在他表现非常好,对他的情况,我也放心了一些。但是看了两场比赛,今天到了全能,还是紧张,有时候真不敢看。”


同样牵挂的还有肖若腾的父母。“肖若腾这次奥运会,他爸妈肯定是看得重,但对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健康,毕竟里约的经历还是很揪心。”陈刚告诉新京报记者,“孩子出了伤病,他妈妈就打电话问我要不要紧,我就告诉她,咱们去治疗,不让伤病影响运动生涯。这就是天下父母心。

 

肖若腾对赢有一份执念,为争金牌不惜冒险加难度。这一切,从小带他的陈刚都看在眼里:“谁不渴望冠军?我和他父母一样也希望看到他如愿以偿。在我眼里,肖若腾这一路走到现在,真的克服了太多困难,所以只要他想坚持,我们都会一直陪他实现心愿。”

 

新京报记者 刘晨

编辑 韩双明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