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及利亚外长拉马姆拉在阿尔及尔出席新闻发布会时宣布,即日起断绝与摩洛哥的外交关系。图/新华社


当地时间8月24日,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外交部宣布,与邻国摩洛哥断绝外交关系。旧恨新仇,令阿摩这两个有着共同历史渊源却长期敌视的邻国,双边关系再趋紧张。


对此,有地缘政治专家表示,此次阿摩两国矛盾激化的一大“爆点”,是此前美国特朗普政府为扶植以色列而刻意捅“西撒马蜂窝”所引爆——2020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单方面承认西撒哈拉为“摩洛哥领土”,以换取摩洛哥和以色列建交,由此埋下新祸根。


而如今的拜登政府自顾不暇,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则爱莫能助,令本就棘手的两国矛盾更形同乱麻,而两国底层民众则成了直接受害者。


2019年4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有关西撒哈拉问题的会议。图/新华社


断得干脆

但也“毫不出人意料”

当地时间8月24日晚,阿尔及利亚外长拉马姆拉宣布两国间外交关系为“切断”,并将原因归咎于摩洛哥政府“从未停止的、对阿尔及利亚所采取的敌对行动”。


摩洛哥外交部将阿尔及利亚的决定形容为“荒谬但毫不出人意料的举措”——“荒谬”云云系其一面之词,姑且不论,但确实“毫不出人意料”:


8月18日,阿尔及利亚政府即正式谴责了摩洛哥的“敌对行为”,表示将“更改”双边关系,并“加强对西部边界的安全控制”。而更早一些,今年7月阿尔及利亚就召回了其驻摩洛哥大使。


然而,正如许多两国民众和当地事务观察家所言,这两个长期相互敌视的国家间的联系纽带十分单薄,其实已没有太多“加强控制”的余地。


早在1994年8月16日,两国间陆地边界就正式关闭,一直持续至今。尽管自1999年起恢复了双方间空中航线的联系,但两国间的人员往来和经贸交往都被刻意压制在极低的水平。


阿尔及利亚民间,依旧按照数百年来传统,聘用手艺精湛的摩洛哥籍泥水匠搞装修、让摩洛哥农民和园丁在种植园里帮忙。摩洛哥则与之分享20多年前修通的阿尔及利亚-欧洲天然气管每年约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北非国家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传统上称作“马格里布地区”,外加利比亚、毛里塔尼亚,共同被称作“大马格里布”。


非洲经济委员会认为,如果“大马格里布”能建立一个相互依存的经济实体,则每个国家的GDP都会因此净增长至少5%——但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间的持续紧张关系,让一切都成为泡影。


▲2020年3月21日,军用车辆停在摩洛哥拉巴特街头。摩洛哥采取强制措施应对新冠疫情,民众需获得批准才可外出。图/新华社


旧恨新仇

西撒哈拉问题是矛盾焦点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间的旧恨新仇,即便用“冰冻三丈”来形容都毫不过分。


两国曾拥有共同的历史渊源:迦太基,而后是罗马帝国和“绿衣大食”。但法国殖民者的到来让两国走上不同道路。


法兰西第二帝国出动大军,花费巨大代价,用数十年时间占领了阿尔及利亚“德伊”政权,将其吞并为法国直属领地。1631年即成立的摩洛哥阿拉维王朝,则被西班牙攫取了沿海几处飞地,又被法国纳为“保护国”,但维持了形式上的“自治”。


二战结束后,法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阿尔及利亚经历漫长而残酷的独立战争,终于在1962年获得独立并成立共和国。摩洛哥则在1956年切断了和法国间的“保护国”关系,随即自己也走上了地区扩张殖民的道路。


1975年,当原本是西班牙殖民地的西撒哈拉“去殖民化”,西班牙军队撤回本国之际,摩洛哥王国发动所谓“绿色进军”,一下占领了西撒哈拉4/5的土地,宣称这是“摩洛哥领土”。


西撒哈拉人对此当然不服气,他们成立了“西撒哈拉人民阵线”,并随后在1976年2月27日宣布建立独立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而这个“共和国”的诞生地,并不在战火纷飞的西撒哈拉境内,而是在阿尔及利亚境内一个名叫“廷杜夫”的西撒人难民营。


半个世纪来,无论非盟和国际社会对“西撒哈拉人民阵线”持何种态度,阿尔及利亚都始终毫不动摇地作为其“大后方”存在。


西撒哈拉问题,让摩洛哥对阿尔及利亚恨之入骨。1976年3月7日,摩洛哥宣布和阿尔及利亚断交,这也是两国间第一次断交。而阿尔及利亚对这个邻国也毫无好感——阿尔及利亚独立仅1年,1963年摩洛哥就发动边界战争,试图吞并阿尔及利亚西部领土,并一度占领阿尔及利亚城市廷杜夫和贝沙尔。


1989年,在不结盟运动和阿拉伯国家联盟斡旋下,两国好不容易恢复邦交,但1994年摩洛哥马拉喀什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摩洛哥随即宣称袭击系由一个名为“伊斯兰组织”“由阿尔及利亚军方操纵的团体”所发动。


随后,摩洛哥在国内掀起反阿尔及利亚狂潮,并切断了两国间一切人员往来,作为报复。阿尔及利亚则大肆驱逐在阿摩洛哥工人。直到1999年,才因出生在摩洛哥的布特弗利卡继任阿尔及利亚总统得到缓和,双方空中航线重开,最低水平的经济联系得以恢复。


此时已证实,阿尔及利亚军方和“马拉喀什事件”无关,但摩洛哥方面并未澄清此事。


2020年11月9日,人们走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市中心。阿摩两国摩擦不断,直接受影响的其实是普通民众。图/新华社


扶持以色列

特朗普造就阿摩关系“烂尾楼”


此次双边关系再趋紧张,表面上系由一系列突发事件所激发。


首先,2020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引诱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发动全面外交攻势,不惜单方面承认国际公认“悬而未决”的西撒哈拉为“摩洛哥领土”,换取摩洛哥和以色列建交。


2020年8月12日,上任不久的以色列外长拉皮德到访摩洛哥,发表了一通迎合东道主、贬斥阿尔及利亚的讲话,却无意中为后者提供了谴责“老冤家”的“大义名分”。


在西撒哈拉问题上,阿拉伯世界意见分裂,非盟也并非一边倒支持阿尔及利亚立场。但以色列问题仍然是阿拉伯国家,尤其基层阿拉伯世界的“人心向背所在”。


对此,阿尔及利亚自然是善加利用。而早已下台走人的特朗普,却无形中为马格里布留下了一座坑人不浅的“烂尾楼”。


近年来,阿尔及利亚国内政局不稳、社会动荡,政府急于通过刺激民族主义情绪转移矛盾,凝聚人心,而摩洛哥也确实存了趁火打劫之心,这让双边矛盾雪上加霜。


7月13日至14日,不结盟运动会议在纽约举行,摩洛哥驻联合国大使希拉莱公开支持阿尔及利亚境内卡比利亚分离主义运动“勇敢斗争、争取自决权”,导致阿尔及利亚方面作出召回大使的激烈反应。


随后,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发表讲话,邀请阿尔及利亚总统特布恩“让智慧占上风、齐心协力发展双边关系”,却被盛怒之下的阿尔及利亚解读为“贼喊捉贼”,不予理睬。


8月上中旬,阿尔及利亚卡比利亚地区爆发大规模山火,导致至少90人死亡,损失惨重。阿尔及利亚政府将此定性为“分离主义者和恐怖分子纵火”,并逮捕了至少22名“纵火犯”,宣称分离组织“卡比利亚自决运动”和远在伦敦的原教旨组织“拉查德运动”是“罪魁祸首”,而摩洛哥则是“幕后黑手”。


而这和当年“马拉喀什事件”一样,指控者并无十分确凿的证据,只是“原被告”正好颠倒过来。

针对此次外交摩擦,连日来,伊斯兰合作组织以及和两国“沾亲带故”的国家,都分别发表了小心翼翼的“劝和”声明,希望这两个龃龉不断、矛盾深刻的兄弟邻国能“有话好好说”。但两国政府仍然“皮里阳秋”地相互影射,互相给对方“挖坑使绊子”。两国媒体也推波助澜,火上浇油,树不欲静,风亦不止,一切如何了得?


一些地中海地缘政治专家指出,此次两国矛盾激化的一大“爆点”,是美国特朗普政府为扶植以色列而刻意捅“西撒马蜂窝”所引爆。


如今,特朗普“走人”,继任的拜登政府自顾不暇且意兴阑珊,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则隔靴搔痒、爱莫能助,令本就棘手的两国矛盾更宛如一团乱麻。


特约撰稿人 | 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 | 何睿

校对 |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