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王萍)95日,在粮食现代供应链发展及投资国际论坛上,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总监涂长明表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该用全球眼光、大局观念做好粮食安全顶层设计。

 

涂长明说,中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是乐观的。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一直有重农重粮的传统。2020年总产量66949万吨,人均粮食产量超过475公斤,超世界人均粮食75公斤。“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储备国家,我们的储备数量可以满足一年的口粮消费。中国粮食单产逐年提高,十三连增,由于政府的重视和投入,单产还会继续提高。因此,大家完全不必担心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他坦言,目前中国粮食安全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消费结构的快速提升,不得不加大从国际市场进口的力度和数量。国家优先保障水稻、小麦、玉米生产,确保谷物自产自给,油籽、棉花、糖等副产品则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满足国内需求。“这种战略是十分正确的,每年进口的农产品折合土地12亿亩,对于保证粮食安全总体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涂长明表示,国际粮食市场的形势“总体平衡,贫富不均”。从总体上看,全球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0公斤,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粮食安全问题。但是实际上,粮食资源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存在大约6.6亿饥饿人口。中国、美国、印度三国人均粮食产量则分别为475公斤、1350公斤和235公斤。联合国粮农组织7月发布的报告估计,2020年全世界有8.11亿人口面临饥饿,近23.7亿人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

 

涂长明说,中国的粮食安全必须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考虑和布局。必须用高水平开放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粮食消费需求。国际国内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要让中国人吃好,也要让世界人民吃饱。扩大进口的同时,帮着贫穷落后国家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才是可持续的。”

 

他表示,“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中亚、俄罗斯、非洲、乌克兰地区,粮食生产潜力是非常大的。中国要积极参与相关国家的粮食物流和仓储设施建设。输出技术、资金、设备设施的同时,更要输出标准和市场。“如果中国能够跟相关国家签署双边或多边的贸易协议,保持稳定的贸易环境,有利于调动各方投资的积极性。推动质量标准的互认和统一,这样有助于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涂长明还表示,在生产环节要通过科技研发不断提高单产、改善品质,确保小麦、稻谷及玉米产量的不断提高。调整国家储备结构,加大国内小麦的储备数量。同时,大型现代化粮油加工企业是引领整个粮食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必须要发展壮大现代粮油加工行业。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编辑 秦胜南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