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6个多小时的抢救,一名2岁幼儿接上了离断的右手,近日从北京积水潭医院顺利出院。

 

车祸、电锯、刀具、机器……多种伤害可致不同程度的肢体离断。我国自上世纪60年代成功完成首例断肢再植手术,经过50多年的发展,技术不断完善,其中,幼儿断肢再植比成人手术难度更大、康复过程也更为复杂。

 

什么样的离断肢体可以再植?功能能够完全恢复吗?如发生意外,普通人可以进行哪些院前救助?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专家杨勇进行释疑。

 

肢体离断近10小时,2岁幼童接上右手

 

8月的一个深夜,一名2岁幼儿被救护车送往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孩子刚刚经历一场车祸,右手腕关节离断,手掌与手臂完全分离。

 

严重车祸、电锯、利器伤……每年,都有因不同伤害遭受肢体离断的患者送医求救。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每年要为二三十名肢体完全离断患者进行手术,而相比成年人,幼儿手术难度更大。

 

当晚,分诊护士接诊后,将孩子迅速转移至抢救室,接上心电监护,手外科急诊医师赶到现场,对孩子进行生命体征检查以及前臂残端和离断肢体的局部检查。

 

孩子生命体征较为稳定,肢体离断平面位于腕关节水平,离断肢体的外观完整,但肌腱及神经血管都撕脱严重;前臂皮肤挫伤严重,还有轮胎印残留在皮肤上,断端已被污染,无活动性出血。幸运的是,孩子具备再植条件,之后,多名医生组成急诊治疗小组,开展抢救。

 

此时,距离肢体离断已近6小时。治疗小组通知急诊手术室,协调麻醉师和手术护士,为急诊手术做好准备;进一步完善孩子术前检查,联系配血及术后ICU;离断肢体提前送进手术室进行清创,标记重要的血管神经,为断肢再植抢时间。

 

凌晨3点,医务人员完成前期准备和手术方案制定,手术正式开始。在对断肢近端进行清创时,治疗小组发现孩子前臂皮肤逆行剥脱到前臂中段,前臂肌肉明显坏死失活,屈伸肌腱均自肌腹抽出,尺桡动脉完全断裂,断端无法直接吻合。治疗小组选择将桡动脉近端与尺动脉远端直接吻合,松止血带后,指端迅速变红,标志着通血成功。随后,找到头静脉和贵要静脉断端直接吻合,尺神经自手内抽出,探查伤口内未见尺神经断端,正中神经自桡腕关节离断,遂将尺神经近端与正中神经远端直接缝合,希望恢复孩子的保护性感觉。

 

凌晨6点,手术结束,孩子转入ICU病房,经过1天的观察,转回手外科病房,接受术后镇静镇痛用药和全方面护理。

 

手术后第9天,孩子再植肢体温度较前降低,毛细血管反应较前减慢,考虑是因哭闹导致血管痉挛,立即请麻醉医师进行臂丛麻醉阻滞,镇痛解痉,帮助孩子度过血管危象。

 

近日,孩子已顺利出院。据了解,手术的最终结果还要观察至少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出院后,还需进行康复与进一步的功能重建。


医师在病房检查患儿断肢再植术后恢复情况。北京积水潭医院供图


追问1:哪些断肢能进行再植?

 

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主任医师杨勇介绍,断肢再植,就是通过将离断肢体的骨关节、神经、血管、肌肉、肌腱等再次连接起来,尽量恢复肢体原有的外观和功能。在临床上,以手指离断居多,肢体离断更严重,也更少见。

 

我国最早的断肢再植术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1963年,一名27岁的青年工人右手腕关节以上一寸处被冲床完全切断,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生陈中伟、钱允庆等对其成功进行断肢再植,这也是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手术。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断肢再植技术越来越完善,逐渐在全国范围普及,很多之前不能接上的断肢,现在也能进行修复。

 

不过,虽然手术指征不断扩大,断肢再植仍要符合一定标准。

 

杨勇表示,患者入院后,医生首先会对其全身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看能否耐受长时间手术和术后长期卧床康复;对于断肢,也需要进行再植条件的判断。不同受伤机制导致的肢体离断,带来的组织损伤范围和创面情况不一样,一般需要离断肢体相对完整,如结构毁损严重,就不适合再植。

 

追问2:孩子与成人的再植手术有何区别?

 

杨勇介绍,年龄越小,再植手术难度相对越大。儿童体内血管管径细小,吻合难度较大;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比例相对较高,可能出现肢体坏死;器官功能代偿能力有限,全身情况变化迅速;如果出现组织大量坏死、全身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

 

相比成年人,孩子的依从性更差,疼痛时哭闹、肢体乱动不易控制,如引发血管栓塞、血管痉挛,不利于肢体的成活和康复,因此术后护理的难度也更高。

 

这名幼童就在第九天经历了血管危象。一般为安全起见,术后会针对儿童短期使用镇静镇痛等药物,该幼儿在术后第七天停药后,孩子可能由于哭闹引发血管危象,后经治疗好转。

 

追问3:肢体功能能恢复到什么程度?

 

断肢再植能恢复多少功能?

 

据报道,我国首例断肢再植手术患者,肢体离断半小时后就医,接活后功能恢复良好,不仅能握笔写字、打乒乓球,还能提6公斤的重物。

 

杨勇介绍,再植术后功能恢复确实存在差异,一般来说,断肢损伤机制和条件、断肢平面、离断肢体的热缺血时间、手术方案设计等因素,都会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程度。

 

2017年,他曾接诊一位1岁多的幼童,同样是车祸伤,肢体从上臂离断,送来时断面相对整齐,经过及时手术,恢复顺利,前段时间来医院复查,功能恢复良好。

 

不过,这名2岁幼童条件相对较差,神经、血管、肌肉为撕脱性损伤,恢复程度有待进一步观察。等到年龄大一些,耐受性增强,进行肌肉移植移位等功能重建手术,或能进一步帮助孩子恢复手部功能。

 

追问4:如遇断肢意外,普通人可为患者做些什么?

 

杨勇介绍,保存、包扎、及时送医,有助于断肢再植与功能保全。

 

在送医之前,应当将离断的肢体进行低温干燥保存,适宜温度可参考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要过低,以免冻伤断肢,同时要注意干燥,不要将离断肢体直接浸泡在水或液体中。

 

对于人体的创面,应当进行加压包扎,防止进一步出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条件允许时,最好用无菌纱布,一般情况下也可应用清洁棉织物如衣物、毛巾等。

 

之后,尽快将患者转送至具备再植手术条件的医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和各项准备工作,为患者再植手术的成功实施创造条件。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冯雅君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