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冯琪)9月18日记者获悉,教育部近日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规范“公参民”学校专项工作。会议指出,规范民办义务教育是系统工程,并强调要确保义务教育的育人底色和公益属性。


8月25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公布《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了三类“公参民”学校的范围,分别指出规范三类学校的实施路径,并对公有教育资源的使用作出全面规范,“一省一方案,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理顺体制机制,实现平稳过渡。”


记者注意到,《通知》下发后,多地已有所行动。9月中旬,河南省许昌市制定出台相关工作方案,并明确,全市目前共有“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5所,其中,许昌市第七中学、郑州国庆中学花都学校、襄城县清华园学校等3所学校将回归公办;山西省近日也对 “公参民”中小学校转为公办学校后的收费事项作出规范;此外,四川、湖北、浙江、广东等地也已有民办学校转为公办的例子。


会议指出,规范“公参民”学校工作,关系国家教育体系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关系公平有序教育格局的构建,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权益。各地在推进工作过程中,要积极回应各方诉求,瞄准问题对症下药。要深入了解梳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举办者等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持续强化制度供给和资源供给,用好政策工具箱,务求各项举措有的放矢。


会议明确,规范民办义务教育是系统工程,各地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不断提升执政能力。一要坚持多措并举,以规范促发展,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二要坚持依法依规,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师生权益。三要坚持育人为本,确保义务教育的育人底色和公益属性。四要坚持标本兼治,加快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