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婷婷)9月23日,民航局修订发布《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八版)》(以下简称《指南(第八版)》)。其中提出,从严调整国际/地区航班机组的入境隔离政策,加大核酸主动筛查频次。同时,加大了对入境保障地面人员核酸检测与健康监测的频次要求。

 

入境航班机组至少完成6次核酸检测

 

机组人员管理是防止疫情通过航空途径传播至关重要的一环,结合当前疫情形势的变化,《指南(第八版)》在机组人员管理措施上做出调整。

 

其中,在国际/地区航班机组人员隔离及管理方案方面,《指南(第八版)》加大了核酸主动筛查频次,进一步加强人员健康监测。就国际/地区客运、货运航班过夜机组而言,机组人员境外期间严格执行封闭管理,入境后执行集中隔离14天、健康监测7天。

 

入境航班机组需于入境当日、第3日、第7日和第14日进行核酸检测。健康监测期间,客运航班人员第2日、第7日进行核酸检测,货运航班人员不适随检。隔离期间,入境核酸检测阴性后,可继续执行国际/地区货运航班,入境第7日核酸检测阴性后,可执行国际/地区客运航班,健康监测期间可执行航班。

 

值得一提的是,为缓解机组人员在隔离期间的心理压力,《指南(第八版)》对航空人员心理健康管理提出了更加详细具体的措施,包括借助心理学专业团队,加强专业技术应用;加强了解空勤人员需求并给予现实支持,优先解决实际问题;规范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工作流程和方法等。

 

加大入境保障地面人员核酸检测与健康监测频次

 

《指南(第八版)》也对入境保障地面人员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其中包括实行分级管理,按人员暴露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同时,加大了对入境保障地面人员核酸检测与健康监测的频次要求。

 

高风险岗位人员工作期间每隔1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根据人员情况轮流安排检测,尽可能做到各高风险岗位每天都有人员接受检测;中、低风险岗位人员工作期间每周开展2次核酸检测,每次检测间隔2天以上(如机场当地有关部门另有要求的,按照其规定执行)。高风险岗位人员每日上下午各开展1次健康监测,中、低风险岗位人员每日开展1次健康监测及活动轨迹上报;地面保障人员的健康状况要由专人负责每日向公司汇报,并记录备查。

 

旅客乘坐航程大于4小时的航班需在机上体温检测

 

《指南(第八版)》修订发布后,对于普通旅客而言,在乘坐国际航班时,有哪些事项需要加以注意?

 

民航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在航空出行前,旅客应根据有关部门要求,做好健康码查验工作,如有必要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在登机前做好手部清洁消毒。旅客需接受体温检测与症状观察,航程大于4小时的高风险航班,飞行期间将进行一次机上体温检测。

 

飞行途中,旅客应全程佩戴口罩,建议佩戴非呼吸阀型N95/KN95口罩,非必要情况下不摘口罩;减少舱内不必要的走动,除特殊情况外不换座;按照机上乘务员的指引有序使用盥洗室,使用时注意先关闭马桶盖再冲水,避免潜在传染性颗粒的吸入风险,使用后及时做好手部清洁消毒;用餐前或接触舱内物体表面,尤其是座椅扶手、盥洗室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的物品表面后,应及时做好手部的清洁消毒,未经消毒时避免接触口鼻和眼部;飞行中若自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向乘务员寻求帮助;个人废弃的防护用品(如口罩、一次性手套等)应置于防护用品专用垃圾袋中,不随意丢弃。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见习编辑 刘茜贤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