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见习记者 张建林)极地破冰运输气垫船、小乔服务机器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9月25日,在第24届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上,“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展区”引来不少人参观。

 

记者现场看到,此次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展区共分为序言、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展望未来三部分。通过缩微模型、视频、展板等多种形式,展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

 

北京市发改委协同综合处处长周浩表示,展区紧扣中关村论坛永久主题“创新与发展”及年度主题“智慧·健康·碳中和”,展示了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组织架构、运行模式、科研实施项目等,以及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多个产业承接重点平台,还展示了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建设情况。

 

一张投射在地上的投影图,站在图中三个不同的城市圈里,面前的电子屏就会显示该城市的发展情况。记者看到,展区内设立了互动投屏体验、知识有奖问答等环节,展出了“空间站”实物模型、妙佳健康检测一体机、电路板打印机等科技创新产品,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三地协同发展成效。

 

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展板上,展示着创新中心参与的多项科技成果。据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技术运营中心主任林才顺介绍,目前,创新中心已初步确定11个候选技术实验室及工程实验室,正在推进天津航空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唐山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雄安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

 

“5年内,将在天津、河北布局建设5个产业类技术创新中心,发展约3个前沿实验室、10个技术实验室和若干工程实验室。目前,天津航空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唐山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雄安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正在推进建设。”林才顺表示。

 

京津冀三地在发挥疏解非首都功能上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周浩介绍,7年多来,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相继建设完工、投入使用,京津冀地区基本形成了以“四纵四横一环”运输通道为主骨架的、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新格局,初步构建了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据了解,京津冀三地总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1亿,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万亿元。京津冀地缘相接、文化一脉,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新京报见习记者 张建林

编辑 白爽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