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的绿色沉向大地,鲜亮的柠檬黄在天空中飞舞。条状的绸布横亘在茶园上,让布有了鲜活的体温,让风有了波动的旋律。近日,在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鉴湖街道坡塘云松村的一座茶园里,多出了一套大地公共艺术装置,这套艺术装置,名为《看见风》,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陈炯的作品。

 

作品《看见风》。受访者供图

 

看得见的风

 

风无像,无像万变,风万像,万像归一。

 

《看见风》所使用的绸带宽5米,长20米,一共有八块,飘荡在绿色茶园的上空。在阳光下,柠檬黄的绸布与大地绿色和谐相映,形成一种极亮的暖色视觉感受,同时,又与远处翠绿的高山形成强烈反差,融会贯通。材质轻柔的绸布飘在空中,穿过茶园的风,使得绸布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状态,这也是该作品起名为“看见风”的原因。陈炯说:“在这里,风是可以被看见的。”

 

当风穿过山谷,轻轻吹拂一块块亮黄色的绸布,风,就被看见了,它在绸布的每一个角落上展示着自己的细节。陈炯表示:我的这个作品整体是充满意向、诗意和浪漫的,我希望给受众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能够从悦目,到赏心,再留下深刻的记忆。”

 

坡塘云松村茶园。受访者供图

 

选择将作品安置在坡塘云松村,是陈炯经过几次考察和思考的结果。坡塘云松村最大的特色,就是村里的茶园,我是基于茶园进行的创作,希望我的作品能借用茶园形成一个‘超级符号’链接,强化村里茶园的印象,来助力村内相关的品牌建设。”

 

种下乡建”的种子

 

我并不是一开始就去关注乡村的。”

 

陈炯走上艺术乡建的道路,还要从一件小事说起。

 

陈炯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2011年八月,陈炯到贵州采风,从兴义进入南龙古寨几个小时的盘山路,差点让他吐出胆汁。“这么多年过去了,寨子口前老旧的牌楼和在寨子里玩耍的孩子们,还让我记忆犹新。”陈炯回忆,“在寨子里,我遇到了一群玩得正开心的小孩子,其中有一个小女孩,大约十二三岁,很活泼,主动来当我们的导游。除了这些孩子们,整个寨子显得特别冷清,当时我就在想,可能是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的原因。

 

女孩名叫韦忠琴,当年13岁,在她一岁半的时候,她的母亲离开寨子,就再也没有见过了。在女孩的引领下,陈炯一行人在寨子里走着,“寨子有着贵州典型的风貌,植物生长茂盛,男孩子跑在前面,会爬上树给我们摘无花果吃,女孩子就用树叶卷成水杯,舀起泉水让我们品尝,朴实、纯洁就是形容他们最好的词汇。”

 

为了答谢带路的孩子们,陈炯和团队成员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村口的小卖部。村子小卖部物资很匮乏,小零食和饮料的种类,用两只手都能数得过来。”陈炯说,“当时有个小男孩,拿着饮料对我们欲言又止的,我看着他,他的表情很无辜,也很不好意思,后来跟我说能不能帮他买个图画本,我听了,心里既感动又难过。”

 

后来,陈炯一行人买光了小卖部里所有的纸本和笔,送给了孩子们。陈炯说:这次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冲击,我在想,我能够做什么,我应该做些什么。”迫切为乡村、为乡村里的孩子们做些什么的想法,在陈炯的心里萌芽。回到北京,他组建了一包括老师、设计师、演员等文化艺术工作者在内的艺术支教队伍,准备到这个古镇支教。“但是我生了一场大病,支教计划泡汤。但是在恢复的一年里,我在病床上反复思考,我在想,支教的效力能维持多久,支教一旦不能接续,对孩子们来说是不是更加残酷?有没有能比支教还好的办法?

 

陈炯说,当一扇窗关上的时候,一扇门必定会开启。我想到,能不能以艺术手段系统建设乡村,让村民富裕起来,让他们不再远离家乡和孩子。就这样,艺术振兴乡村的雏形就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大病初愈后的陈炯,开始了艺术乡建的探索,他走过全国大大小小几千个村子,聆听着心的声音和召唤。“探索的过程是不容易的,但是回望走过的这些路,我想这就是初心的力量。”

 

带着初心前行

 

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陈炯说:乡村振兴上升到国家战略,艺术振兴乡村理念也有了政策方面的指引,这让我的底气更足了,干劲更大了。”

 

陈炯艺术乡建作品绍兴云松村《幸福的黄飘带》。受访者供图

 

带着初心,陈炯在艺术乡建的道路上走了近10年。今年10月,他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乡村振兴 艺术何为》——陈炯艺术振兴乡村实践展,他表示,这次艺术展将回应艺术是如何紧密融入乡村振兴事业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多维度让人们认识到艺术的作用,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等重点领域,艺术同样可以有所作为。”

 

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贾方舟对即将到来的展览表示期待,他说:重建乡村文化是十多年来一直被关注的一个话题,也有不少机构或个人,身体力行地深入乡村,践行着各自的乡建方案,提供了多种艺术乡建的模式。陈炯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打成一片,摸索出一条乡村文化建设的新路。此次即将举办的展览,就是艺术振兴乡村文化的又一代表案例,能够为乡村文化重建和振兴提供样本。”

 

陈炯认为,艺术设计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活态传承,强调立足本地的赋权增能和可持续发展,它是新时期推进乡村振兴、持久深入激发乡村活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一种智慧型生产力,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广泛的关注。他说:希望借助此次展览能够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为新农村工作提供强大的理论动力与社会支持。”

 

柠檬黄的绸带仍在坡塘云松村茶园上空与风为伴,陈炯带着初心与使命,行走在路上。成就未来乡村的,一定是艺术,我将初心不改,勇往直前。”他说。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