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光伏龙头企业晶科系将获第三家上市公司。


9月30日,科创板上市委审议会议审议通过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晶科能源”)首发上市申请。


晶科能源此次发行拟募资60亿元,其中40亿元将投入建设电池与组件产能,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晶科系由浙江商人李仙德创立于2006年,2010年晶科能源控股赴美上市。而2011年后,在全球光伏发电需求增速放缓、欧美国家启动“双反”调查等因素影响下,我国光伏企业遇挫。而随着国家提出光伏行业发展目标及配套政策出炉,国内光伏企业进入回暖发展阶段,此前在境外上市的光伏企业开启“回A潮”,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先后完成私有化退市,登陆国内资本市场。晶科亦于2020年5月分拆旗下主营光伏电站与EPC业务的晶科科技(601778.SH)登陆国内资本市场。


作为组件厂商,晶科能源近期业绩受到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硅料涨价潮冲击。今年以来,晶科能源已先后与硅料厂商通威股份、新特能源达成合作,通过共建产能以保障未来硅料供应。


而已先行在沪市主板上市的晶科科技(601778.SH)近期业绩不甚理想,连续下滑。今年年初,晶科科技提出“轻资产”运营战略,称将加速独立运维业务,提升运维业务收入占比,同时将继续加强存量电站管理,提升平价电站项目比例,持续优化自持电站的结构和收益水平。


晶科能源将登科创板 硅料涨价下业绩承压 携手通威、新特保障硅料供应


晶科能源为国内民营光伏龙头企业晶科系旗下,公司前身为成立于2006年的江西晶科。晶科能源拥有“ 硅料加工—硅片—电池片—组件” 垂直一体化产能,其从上游采购硅料后,依次组织生产硅棒/硅锭、硅片、电池片、组件并最终主要对外销售组件,组件出货量于2020年末累计超过70GW。据Global Data数据,晶科能源曾在2016年至2019年连续四年实现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第一。


去年10月,晶科能源间接控股股东、在美上市的晶科能源控股(JKS.N)宣布主要经营子公司江西晶科(晶科能源)已完成31亿元股权融资,此次融资意在使江西晶科符合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条件,并为该公司的持续扩张提供资金支持。晶科能源此前已宣布,计划在三年内将江西晶科分拆上市登陆国内资本市场。今年6月,上交所受理晶科能源的科创板上市申请。


李仙德去年1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就将晶科能源分拆至科创板上市表示,“国内资本市场越来越成熟,我们看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机会”。


晶科能源此次发行拟募资60亿元,募集资金中40亿元将投入年产7.5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电池组件建设项目,5亿元投入海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018年至2020年,晶科能源营业收入分别为245.09亿元、294.90亿元、336.6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4亿元、13.81亿元、10.42亿元。今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实现营业收入157.2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65亿元。


截至上半年末,晶科能源资产总计558.80亿元,负债合计428.3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6.65%。


据悉,晶科能源已基本实现全球化经营,境外业务集中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超过80%。


光伏组件销售为晶科能源主要的收入来源,占营收比重超过90%。晶科能源的硅片产能与电池片产能主要为企业自用继续生产光伏组件,对外销售收入占比较小。


作为组件厂商,晶科能源近期业绩受到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硅料涨价潮冲击。招股书披露显示,晶科能源硅料采购价格自2020年7月起逐渐上涨,尤其自2021年1月起采购价格上涨速度明显加快,2021年6月,公司的硅料采购均价较近一年前的最低点上涨超过250%。


晶科能源表示,硅料价格不断上涨,带动硅片价格随之上涨,同时,因近年来国内光伏补贴退潮、国内光伏组件厂商大幅扩产带来的竞争加剧,加之光伏电站具有初期投入金额大、收回投资缓慢的特点,光伏组件产业链价格无法实现及时有效传导,光伏组件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基于上述因素影响,晶科能源称2021年上半年其策略性地减少了低价组件订单的获取与执行,对于低价订单与客户进行议价、商谈延长交货时间,导致上半年组件出货量有所下滑,进而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小幅下降。


不过,晶科能源仍表示,公司组建产品销售价格回升无法完全抵消硅料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若 2021 年下半年及以后年度公司硅料采购价格仍保持大幅上涨趋势,将对公司2021年度及以后年度的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近年光伏行业整合与洗牌加速。PV InfoLink公布的2021上半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显示,晶科已降至第四位,隆基自2020年以来取代晶科位列第一。


在硅料涨价背景下,晶科亦积极加强与上游企业合作以锁定硅料。


2月,晶科能源控股宣布与硅料龙头企业通威股份(600438.SH)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年产4.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年产15GW硅片项目,并开展更为广泛的产业链合作。


6月下旬,晶科能源控股宣布控股子公司上饶市晶科能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拟出资货币资金3.15亿元,对新特能源(1799.HK)全资子公司内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增资扩股,用于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绿色能源循环经济项目的建设。增资完成后上饶晶科将持有内蒙古新特9%股权。


陈康平就上述对新特能源子公司增资表示,相信此次增资入股是保障未来硅料供应和缓解可能的产业链波动的明智选择。


晶科科技主板上市后业绩下滑 提“轻资产”战略将加大运维业务


晶科能源的间接控股股东为美股上市公司晶科能源控股,李仙德与其兄李仙华、内弟陈康平合计间接持有晶科能源控股18.16%的表决权,为晶科能源的实际控制人。


除二哥李仙华外,李仙德的大哥李仙寿亦从事光伏行业,掌有从事光伏电站建设、运营业务的纽交所上市公司瑞能新能源(SOL.N)。


李仙德为晶科系创始人。公开履历显示,李仙德出生于1975年,2001年起曾先后就职于浙江快达公司、玉环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和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即现在的瑞能新能源),后在2006年与李仙华、陈康平共同创立晶科。2010年,晶科能源控股赴美上市。


2011年后,在全球光伏发电需求增速放缓、欧美国家启动“双反”调查等因素影响下,我国光伏企业遇挫,陷入阶段性产能过剩,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降,行业进入低谷期。随着国家提出光伏行业发展目标及配套政策出炉,国内光伏企业进入回暖发展阶段,此前在境外上市的光伏企业开启“回A潮”,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先后完成私有化退市,登陆国内资本市场。


晶科则稍迟一步。2020年5月,晶科分拆旗下晶科科技(601778.SH)赴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民营光伏电站第一股”,募集资金25.98亿元。晶科能源控股则继续维持美股上市公司地位。


晶科科技成立于2011年,主营业务主要分为光伏电站运营和光伏电站EPC两大板块。截至2021年6月末, 晶科科技持有各类光伏电站共330座,总装机容量约2955.90MW,今年上半年晶科科技共完成发电量约17.08亿千瓦时。


不过登陆A股后,晶科科技业绩不甚理想。2020年度,晶科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5.88亿元,同比下滑32.88%;归母净利润为4.76亿元,同比下降34.20%,晶科科技称,受疫情影响,公司光伏电站EPC业务受订单获取、施工进度及并网时间延迟,EPC业务收入同比出现较大程度下滑,导致业绩下降。


最新的2021年中报显示,晶科科技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81亿元,同比微增;归母净利润为1.70亿元,同比下滑21.55%,业绩下滑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晶科科技平价及竞价项目陆续并网,补贴项目出售导致的发电业务毛利下降所致。


今年年初,晶科科技提出“轻资产”运营战略,称将加速独立运维业务,加大对外代维业务规模,提升运维业务收入占比,同时将继续加强存量电站管理,提升平价电站项目比例,持续优化自持电站的结构和收益水平。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


联系邮箱:zhuyueyi@xjb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