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 (记者刘洋)“我想去:天安门。” “这里是3246年的天安门。我启动环境感知模组,飞行器缓缓降落……”   10月3日,北京时代美术馆内,一群小学生们在《未来流浪者Wander》作品前与AI主体Wander加微信、聊天互动,不时发出愉快的笑声。


志愿者向小记者们展示数字艺术作品的操控技巧。 巫慧/摄 


当日,新京报第16届小记者受邀前往第三届亚洲数字艺术展参观采访,来自北京各中小学校的新京报小记者代表们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通过一件件精彩纷呈的作品,亲身体验了包括VR虚拟现实、动态捕捉、人工智能算法、NFT等技术媒介所表达的艺术语言。


“快来看,电脑可以孵出小鸡!”当日下午,美术馆内不时传出孩子们惊喜的声音。这是艺术家陆飞的作品:《用电脑孵化小鸡》。作者把电脑主机放进孵化器,通过电脑的热量孵化小鸡,同时电脑运行的交互程序可以识别观众,从而让显示器中虚拟的小鸡跟着观众“行走”,引发孩子们欢呼不已。


小记者们在欣赏作品《互联生态系统》。巫慧/摄


“有趣又好玩,还能在玩的过程中放松心情、学到知识”。新京报小记者、朝阳师范附属小学的杨媛斐观展后感慨。这样的精彩作品在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上层出不穷。《机器人天空》《山水精神》《重返桃花源》《庄生梦蝶》《一千零一夜》《老鼠乌托邦》《琴与人的交互1号》……当天,孩子们在作品中既感受到数字艺术与中国风的碰撞,又惊奇于科技人文与音乐在另一个维度上的别样精彩。


当天,主办方还邀请了参展艺术家李泽远与孩子们座谈交流。他的作品《给一成不变的日子》是一个完全基于VR的项目,作者尝试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打断”制造出有期限的日子,让观众进入新的地方,尝试切换生活。


“疫情期间,我每天在家里上网课,也过着一成不变的日子,你怎么就能想到用这种方式表达你的情绪呢?”来自灯市口小学的新京报小记者肖瑞恩在体验李泽远的作品后,提出自己的困惑。李泽远表示,自己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这部作品,当时自己还是一名高三学生,生活和感悟给了他灵感。他也与小记者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和学习经验,建议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要主动学习,例如他进行数字艺术创作要求掌握编程能力,他就主动想办法学习编程。


新京报小记者在亚洲艺术展现场留影。马然/摄  


据悉,此次亚洲数字艺术展呈现了来自7个国家,69位数字艺术创作者的作品。这些创作者既有年过花甲的老艺术家,也有十几岁的青少年,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7月23日开展,将持续到10月7日。


记者 刘洋 编辑 巫慧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