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环路自行车道“悄悄”变宽后,三环、四环慢行系统也将升级改造。


10月10日,新京报记者专访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杨毅,其表示,二环路慢行系统的升级改造是“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交通发展理念的一次创新尝试。下一步,将参照二环路改造模式,逐步对三环路、四环路以及京藏高速辅路等联络线进行慢行系统环境提升改造。


二环路慢行系统改造,最大限度保障慢行通行空间

 

新京报:为什么需要对二环路进行慢行系统升级改造?

 

杨毅:《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要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构建“连续、安全、舒适”的自行车绿色交通系统。2016年以来,交管部门会同市交通委以及各区政府累计完成了3200余公里的慢行系统治理工作,基本建成了慢行系统骨干体系。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部分慢行系统通行空间不足,存在断点、路口通行效率低等问题。

 

二环路作为北京市核心区内最重要的环形交通廊道,各种交通方式流量均很大,以往一直关注机动车的交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慢行交通出行,慢行交通的连续性、安全性、舒适性有待提高。

 

对此,自去年10月起,交管部门会同市交通委和东城、西城区政府,对二环辅路进行了深入调研,精细制定优化改造方案,于今年7月圆满完成了二环辅路慢行系统改造工作,解决了许多市民出行时遇到的难点和痛点问题,改善了骑行体验。

 

新京报:二环路慢行系统的改造有哪些创新?

 

杨毅:在二环路慢行系统的改造升级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是转变思路,优化机非通行资源配比,最大限度保障慢行通行空间。

 

打破以保障机动车通行为主的传统观念,机动车道宽度最低压缩至2.8米,大型车辆通行车道最低压缩至3米,非机动车道宽度平均拓宽0.5米,普遍达到3米以上,极大改善了非机动车通行条件,同时基本杜绝了高峰时段非机动车借道机动车道行驶的现象,有力规范了通行秩序,降低了事故风险。

 

另一方面,全面调研踏勘二环沿线路口交通组织,完善路口交通组织优化,最大限度提高慢行通行效率。

 

其中,月坛北桥等6处路口采取非机动车一次左转交通组织设计,施划非机动车左转引导线及地面标识,增设专用信号灯和LED提示板,提升非机动车左转通行效率;官园桥、雍和宫桥2处路口,设置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和信号灯,在雍和宫桥路口试点应用智能斑马线,进一步优化信号配时,规范人车通行秩序。改造后,上述路口左转非机动车平均等候时间减少30余秒,每个周期行人过街时间增加约40秒。

 

此外,强化配套交通设施建设,最大限度保障慢行交通安全。在二环辅路全线机非分道标线设置1万余个高亮度反光道钉,在30处主路进出口增设柔性隔离柱、施划减速标线及自发光警告标志,提示车辆自觉分道行驶,保障非机动车通行安全。在28处桥区匝道机非交织点位施划黄网格线,在5处机非混行路段,创新设计应用自行车优先标志、标识,配合使用非机动车彩色铺装和分车道地面标识,明确非机动车优先通行权。

 

打通交通运行节点断点,最大限度满足绿色出行需求。会同市交通委、公交集团等单位,全面排查二环辅路沿线公交站点,分类采取交通导改、设施完善、站点改造等措施,兼顾多种绿色交通顺畅通行。将复兴门桥南等4处公交站点路段外侧一条机动车道调整用于拓宽非机动车道,留足公交进出站期间非机动车通行空间。对采取公交港湾设计的18处公交站点,逐一施划公交港湾专用标线,明确公交车辆停靠位置,对儿童医院等2处不符合设置规范的公交站点实施工程改造或迁移,减少进出站对非机动车通行造成的影响。

 

明确慢行系统优化改造标准规范

 

新京报:有一些公众觉得,机动车道宽度缩减,可能会加剧拥堵。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杨毅:二环路慢行系统升级改造后,将原来辅路内3.25-3.5米的机动车道宽度,压缩至3米左右,但能保证含线3米宽度的国标要求,没有从根本上减少机动车道数量,对道路整体通行能力没有产生影响。

 

例如西二环,根据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数据显示,慢行系统改造后,机动车通行速度反而提升了。其中,西二环外环早高峰通行时速从25.4公里提升至28.4公里,内环从27公里提升至29公里。

 

新京报:二环路慢性系统改造完成后,不少市民对北京的骑行环境有了更高的期待。你们的下一个“小目标”是什么?

 

杨毅:此次二环辅路慢行系统改造,既是践行“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交通发展理念的一次创新尝试,又为后续慢行系统优化提升提供了可借鉴的典型样本。


结合此次二环辅路慢行系统改造,交管部门还同步编制了《北京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交通组织设计指南》,明确慢行系统优化改造标准规范,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市交通委以及属地政府,结合道路大修、城市更新等工程,参照二环路改造模式,逐步对三环路、四环路以及京藏高速辅路等联络线进行慢行系统环境提升改造,真正形成“慢行优先、绿色优先、公交优先”的绿色出行体系。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白爽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