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区两级累计完成3218公里自行车道整治,连续成网的自行车步行系统初步建成。在北京,骑车、步行变得更加舒适,汽车为自行车让路、尊重慢行日益成为社会共识。


日前,记者专访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容军。他表示,2020年北京市绿色出行满意度超过85%,骑行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今年,交通部门将继续实施城市慢行系统品质提升行动,自行车专用路东拓、南展工程预计明年可以完工。


自行车专用路骑行量超400万人次

 

新京报:从数据上看,北京绿色出行的情况如何?近几年有哪些进步?

 

容军:对于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而言,绿色出行是治理交通拥堵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北京市绿色出行比例逐年提高,“十三五”末,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73.1%,比“十二五”末提高了2.4个百分点。

 

今年,北京市将有多条轨道交通线、站开通试运营,地面公交将不断优化线网服务水平,开展多元化通勤、通学等定制公交服务,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我们也力争给大家提供更加景美路畅的慢行出行环境,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市民采用“步行+骑行”的出行方式,使市民绿色出行意愿不断上升。

 

新京报:在推动北京绿色出行发展的过程中,市交通委做了哪些工作?

 

容军:近些年,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一直秉承“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交通发展理念,大力推动交通出行从“人让车”,向“车让人”转变。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区两级累计完成1333条道路、3218公里自行车车道整治,通过缩窄机动车道,取消路侧不符合标准的停车位,为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留出更多空间;建设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开通运行至今,骑行量超过400万人次,培养了一批骑行通勤的“铁粉”;联合生态环境、水务、园林等部门,实施滨水绿道与城市道路慢行系统功能融合,开展“绿色出行守护行动”,打造王府井、CBD、石景山等一批慢行示范街区,昌平区在今年建设了42公里骑行绿道,全面打造景美路畅的慢行出行环境;发布国内首个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MaaS),推出绿色出行碳普惠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市民绿色出行。

 

调查显示,在人口规模相当的国际城市中,北京市的慢行交通设施里程排名前列,自行车道里程总规模第一,独立自行车道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78公里,万人自行车道里程3.17公里,居于世界前列。

 

2020年北京市绿色出行满意度超过85%,骑行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自行车专用路东拓、南展预计明年完工

 

新京报:下一步,还有哪些方便市民骑车出行的规划和举措?

 

容军:目前,市规自委负责的《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年-2035年)》、市交通委负责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慢行系统品质提升规划》、市水务局负责的《北京市城市河湖滨水慢行系统规划》、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负责的《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交通组织设计指南》等文件草案均已完成,正在按程序报批,为北京市的慢行系统建设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障。

 

同时,继续实施城市慢行系统品质提升行动。自行车专用路东拓、南展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预计明年可以完工。

 

针对共享单车行业,持续开展慢行交通秩序管理;扩大“电子围栏”试点范围,计划今年在中心城区新增51个重点轨道车站,纳入“电子围栏”试点,进一步引导骑行人“停车入位”、规范车辆停放秩序。

 

持续开展高位视频停车设备赋能工作,截至9月初,全市共有1620套高位停车设备赋能非现场执法,震慑了机动车违法行为。

 

此外,加强慢行系统秩序管理,开展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文明出行活动,营造绿色出行氛围。

 

新京报:骑行对助力北京交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能发挥哪些作用?

 

容军: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研究数据显示,采用自行车出行,较小汽车出行每人每公里可减少0.17千克二氧化碳。出行结构的转变对于“碳中和”十分重要,若一名小汽车使用者转移采用自行车出行,一年能够减少一吨碳排量,从个体角度就基本实现了“碳中和”的目标。

 

据统计,截至2021年9月底,自行车专用路累计使用量已经超过400万人次,每人次平均骑行距离为3.8公里。根据自行车专用路使用者交通方式转移情况测算,自行车专用路已累计贡献超过1000吨的减排量。

 

预计到今年年底,北京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将达到74%左右。在远期,我们预计,到2025年,北京市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将达到76.5%,2035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将达到80%。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白爽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