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张冰)“国内车用半导体一直处于‘产品不过关-车企不敢用-企业提升慢-产品仍不过关’的恶性循环中。”在10月12日举行的2021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副院长高翔表示,为应对近期全球性车用半导体供应短缺,车企在非安全半导体领域已开始考虑国产半导体,为国内企业摆脱“恶性循环”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半导体供应紧张不仅影响到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安全,更使得全球范围内多家整车企业减产或停产。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新一代汽车供应链痛点研究——车用半导体篇》白皮书报告(简称“车用半导体白皮书”)认为,汽车半导体仍将长期面临有限的可用供应。

 

麦肯锡报告也预测,当前车用半导体日益增长的需求,将长期面临着有限的可用供应。由于车用半导体产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即便是现有的半导体代工厂想要扩大车用半导体的产能,也需要至少6个月以上的时间。此外,通常而言,半导体企业若推出汽车半导体产品,需要至少12个月以上的时间进行开发和测试,以及至少3个月的生产时间,再加上更多针对不同供应商的附加测试验证,时间将会更长。

 

尽管“缺芯”危机对全球汽车行业和半导体市场带来冲击,但车用半导体白皮书指出,为应对近期全球性车用半导体供应短缺,车企在非安全半导体领域已开始考虑国产半导体,这为国内企业摆脱“恶性循环”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缺芯”是危机,更是转机,国内半导体企业或将迎来自主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国内半导体企业应抓住当前机遇,加速研发产品和提升自身能力。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冰 编辑 席莉莉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