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中国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其《施政报告》,其中重点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把香港北部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占地达300平方公里,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

 

10月12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出席行政会议前记者会上表示,在她出席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珠江国际贸易论坛后,就会转到深圳,向深圳市领导介绍施政报告港深合作的内容。她表示,港深两地未来会做好优势互补,强强联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07年香港特区政府就提出过发展新界东北的计划。在当年公布的《香港2030》文件中,就出现“北部经济带”概念。2016年,“发展新界北”和“东大屿都会”两个策略增长区在《香港2030+》中再次被提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分析到,北部都会区的建设不仅对香港地区,乃至整个粤港澳,甚至对整个中国的对外开放,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建设如何影响香港、深圳等地的房价?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匡贤明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在住房领域,一则这最直接的就是要解决香港住房问题;二则从产业发展到深圳房价,这个链条太长;三则房住不炒的政策体系在加快完善,炒房的市场空间几乎没有了。”


 

香港北部都会区为何聚焦科

降低科创产业成本与深圳比较成熟的科创产业进行对接

 

10月10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香港目前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是金融服务,它将在现时的重点地域——“维港都会区”继续发展;新的经济引擎是创新科技,将重点布置在“北部都会区”。这个“南金融、北创科”的“双重心布局”,将更有效配置珍贵的土地和人才资源,引领相关的基建、设施和服务配套,营造更便捷宜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香港发展局局长黄伟纶表示,"北部都会区"的发展规划将打破香港"南重北轻"经济格局,以往多侧重于香港岛及九龙地区。此外,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表示,"北部都会区"及交椅洲人工岛日后可提供庞大土地。

 

匡贤明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建设北部都会区发展实体经济,可以推动香港现有的产业结构升级。香港的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居于主导位置,尤其是金融业仍在国家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需要看到的是,随着内地高水平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开放新高地的加快建设,香港传统金融贸易航运等优势产业客观上面临国内一线城市的挑战,亟须发展新的产业。《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提出将增加合共约150公顷土地作创科用途,构建新田科技城,发挥更具规模效益的科技产业群聚效应。因此,依托自由港优势,除了传统金融产业外,在北部都会区加快发展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等更广阔的领域,可以推进香港产业的升级与融合发展,也有助于转变香港以地为主的发展模式。”

 

匡贤明还指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科创产业,一是可以明显降低科创产业成本;二是可以与深圳比较成熟的科创产业进行对接。显著提升了其成功概率。


如何影响香港深圳等地的房价?

分析房住不炒的政策体系在加快完善,炒房的市场空间几乎没有了。”

  

 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周期多长?如何影响香港、深圳等地的房价呢?

 

林郑月娥在10 月 7 日香港立法会的施政报告答问会回应称,长远规划难免会令市民觉得空泛,但强调 20 年的规划期并不长。并举例古洞北发展由提出到现在开始推售土地已经14年。她提及,香港还将设置 10 年滚动进度计划,按年更新,让大众知悉未来 10 年北部都会区内铁路、科技等大型项目的发展情况。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07年香港特区政府就提出过发展新界东北的计划。在当年公布的《香港2030》文件中,就出现“北部经济带”概念。2016年,“发展新界北”和“东大屿都会”两个策略增长区在《香港2030+》中再次被提及。按《香港2030+》的概念性空间框架,除了属“明日大屿”愿景的中部水域填海,香港的主要策略发展项目横跨整个新界北部地区:由西至东包括洪水桥 /厦村新发展区、元朗南发展区、 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港深创科园、古洞北及粉岭北 新发展区、新界北新市镇及多个棕地改造项目,新增居住人口超过100万及新增职位约450000 个。

 

香港一手住宅销售最新数据显示,9月至今一手市场共录约1693宗,较8月的1238宗,按月上升约36%,亦为自6月录1871宗成交后,过去3个月以来新高。最新数据,香港房价连续第七个月上涨,接近历史最高水平。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数据显示,今年7月全港私人住宅楼价指数报396.3,按月升0.46%,是连续第七个月录得上升。

 

香港楼价持续高企,置业梦对于很多年轻人可望而不可即。香港立法会秘书处今年3月1日发表“自置居所对香港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简报》显示,整体自置居所的业主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仅占7.6%,首次置业人士的平均年龄2019年已经达到44岁。而按照最新公布的《香港2030+》新版报告,目前香港人均居住面积为161呎(约15平方米)。

 

不少声音担心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建设会再度推高深圳等地的房价,对此,匡贤明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难”,他解释称,“在住房领域,一则这最直接的就是要解决香港住房问题;二则从产业发展到深圳房价,这个链条太长;三则房住不炒的政策体系在加快完善,炒房的市场空间几乎没有了。”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从小范围来讲,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解决相应的住房问题,稳定房价,加速深圳及其他区域的融合。 同时他认为,“两边一旦发展起来,从罗湖到前海,确实会更好了。两边的联动确实会强化,类似区域的商贸等明显会非常活跃。其概念不比前海的概念弱。”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构建深圳香港“双城三圈”,意味着香港房地产发展逻辑乃至城市发展路径的根本性改变,会对香港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格局,乃至香港的城市格局、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以及港深关系、香港在大湾区的地位、香港与珠三角的关系都会带来重构性的改变,必然会对香港、深圳,乃至内地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模式和行业未来产生深刻的影响。因为此次香港北部新都会区彻底改变了政府限量卖地给开发商,并由开发商市场化开发的模式,而是无论在土地规划、产业配套还是建设开发方面都强化了政府主导的角色,并且还以控制成本更有优势的政府公屋模式为主,在能够提供的住宅单位与入住人口总量方面也是非常巨大和规模超前的,必然会彻底改变目前的香港房地产行业格局与未来的发展模式,也会给内地已经走入困境的房地产行业未来的走向提供一个重要借鉴与参考。

 

李长安则认为,“北部都会区的开发,对香港房地产企业,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房地产企业,都是非常重大机遇,而且,区域开发的面积较大,需要新建的房屋,引进的人才都是比较大规模,都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短期内可能会对香港本地的房价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从长远来看,会让香港当地的房地产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为更多的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使得房价回归到比较合理的价格水平。”

 

 地产界迎来新机遇?

 新世界中国铁建等发声,表示积极配合推展北部都会区

 

 根据《施政报告》和《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香港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目前北部都会区内的多个发展中项目预计可提供约35万个住宅单位,该区可额外开拓约600公顷用地作住宅和产业用途,预计可提供住宅单位约16.5万至18.6万个。

 

整个北部都会区发展完成后,总住宅单位数目将达90.5万至92.6万个,将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并提供65万个职位,包括15万个创科产业相关职位。将继续“多管齐下”增加土地供应,推进多个新界新发展区项目、东涌东及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工程等。

 

这个占香港近三分之一土地面积,可容纳人口超过香港目前人口三分之一的都会区,会给香港以及内地的地产界带来怎样的新机会?

 

近日,香港多家房地产开发商纷纷发声,表示会积极配合政府推展“北部都会区”。

 

10月6日,新鸿基地产发言人称,北部都会区,为规划香港未来发展定下重要方向,集团会一如既往,积极配合政府持之以恒供应土地的决心,尽速兴建切合市场需要的优质私人住宅,参与各项公私营合作计划,为尽快解决香港市民住房问题出一分力。

 

10月7日,新世界发展发言人称,支持施政报告提出多项政策及措施,以建设香港,融合国家发展大局,并全方位增加土地供应,解决房屋问题。集团会积极配合政府推展“北部都会区”,将其打造成香港发展的焦点。期望社会各界通力合作,透过公私营合作模式,让基层尽快上楼,缓解年轻家庭“上车”难等问题,令市民早日安居乐业。

 

10月8日,中国铁建亦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表示,公司会关注相关项目情况。

 

10月11日,地铁设计董秘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表示,香港规划建设北部都会区将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通,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公司总部地处广州,在华南区域竞争优势明显,未来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要求、抓住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发展机遇,持续提高行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赵方园 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