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姜慧梓)记者今日(10月15日)从山西省文物局工作人员处获悉,全省文物灾后评估工作已于今天开始。她还透露,山西省将出台《不可移动文物退出管理暂行办法》,目前征求完毕各市的意见。


该工作人员表示,文物灾后评估工作将通过实地勘察,对文物受灾情况进行专业评估,之后拿出后续保护措施。目前初步研判多为漏雨、裂缝等一般性损伤,重要文物是否会出现不可逆的永久性损毁损伤,需要等到灾后评估工作完成后才有结论。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成重灾区,占受灾文物八成以上


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此次暴雨灾害中,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未定级)成为“重灾区”。


截至10月11日19时,山西全省共1783处不可移动文物出现险情,9座博物馆纪念馆出现小面积漏雨、部分构件损坏等情况。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国保”)17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省保”)14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1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803处。市县级和未定级的加起来占全部受灾文物的82%以上。


山西省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同程度的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坍塌、地基塌陷、建筑倒塌等是这些文物面临的主要险情。受灾严重的89处文物中,国保、省保加起来仅9处,受灾比较严重的750处文物中,市县级和未定级的占到84%。


山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利用处处长白雪冰表示,目前来看,国保、省保的险情主要集中在周边的掩体,主体损害较少,受损更为严重的文物多集中在县级及县级以下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大量未登记在册、未定级、散落在偏远村落的传统建筑。


针对性政策几乎真空,国家将出台文物自然灾害应急办法


官方数据显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约占不可移动文物总量的80%,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实物载体和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传承纽带。


但是,长期以来,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在整个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中相对“弱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消失,其中大部分是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相关的针对性政策也仅有2017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县级文物行政部门探索保护措施,提出分类保护,并做好日常保养维护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但是,并未针对性地提出自然灾害条件下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应急与抢修措施。


这已经引起官方的重视,文旅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日前提出,综合近期山西、河南等地文物抢险救灾情况,举一反三,研究制定出台文物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办法,确保文物安全。


山西省近期也将有政策发布。山西省文物局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该局已经初步拟定了《不可移动文物退出管理暂行办法》,目前已经征求完毕各市的意见,修改论证后将正式发布。


她表示,《暂行办法》并不是此次暴雨发生后才启动的措施,2020年7月便已开始筹备拟稿。其中提出,因为自然灾害使得文物整体遭到破坏消失的、或是整体损毁殆尽的将被退出,以管理手段实现保护。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