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戴轩)据中疾控免疫规划专家介绍,目前,我国有5条技术路线、21种新冠疫苗正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包括传统的灭活疫苗与最新的核酸疫苗。接种疫苗是面对新冠最有效的手段,面对变异株,现有疫苗仍能起到效果,即便将来发生较大变异,疫苗也能很快转换毒株。


今日,由北京医学会主办的“2021北京医学创新与转化大会”在北京召开。在主论坛上,来自呼吸危重症、肿瘤、骨科等多学科专家发表主题演讲。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免疫服务室主任余文周介绍了目前新冠疫苗研发与应用的情况。


余文周表示,截至10月15日,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仍然严峻,病例数超2.39亿,死亡487.9万。新冠病毒不会自行消失,而全球累计感染率极低,几乎全人群易感。如对病毒进行长期的围堵策略,社会经济将面临压力,而放开严格的管控措施,新冠会再次流行,也将对社会经济带来打击,在此情况下,通过新冠疫苗建立免疫屏障是最有效的手段。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1年10月15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2921.2万剂次。我国目前共5条技术路线、21个产品正在海外进行临床试验,包括5种灭活疫苗、6种重组蛋白疫苗、3种腺病毒载体疫苗、6种核酸疫苗、1个流感载体疫苗。


余文周称,目前,全球有114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185个候选疫苗进入临床前评估。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各有特点。


灭活疫苗是在我国最早推开的新冠疫苗,应用广泛。他介绍,灭活疫苗以激发体液免疫为主,是研发生产流程成熟、安全稳定性好的一类疫苗,市面上有丰富的灭活疫苗产品。不过,其对于生产环境要求较高,必须在P3车间生产,产能扩张慢,且接种次数相对较多,免疫维持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加强接种。


腺病毒载体疫苗的载体开发相对容易安全,在组织培养中可以达到高浓度,整合入宿主基因组的风险小。不过由于以腺病毒作为载体,有几率发生预存免疫——即接种者此前感染过腺病毒,且有免疫记忆,体内抗体会清除疫苗成分,降低免疫效果。为避免该类情况,俄罗斯的腺病毒疫苗使用了两种载体。在我国,军科院与康希诺开发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附条件批准上市。


新冠核酸疫苗,是该技术路线第一次真正应用于疫苗生产。该类疫苗可兼顾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效果好,研发、生产快,具有高效、经济、可扩大生产的潜力。不过,核酸疫苗稳定性低,需要低温冷链保存,运输成本高,大多数国家无法大规模生产、运输,且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较为有限。


对于德尔塔流行与近期突破感染现象,他表示,现有疫苗对于德尔塔仍是有用的,只是任何疫苗都不能确保百分之百有效,突破感染是正常现象。假如将来病毒发生大变异,不管是灭活疫苗还是核酸疫苗,都能很快转换毒株,只是目前认为现有疫苗仍有效果,还不需要调整。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