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周慧晓婉)10月17日晚,学术对话“新电影·新青年”在平遥电影宫论坛空间举行。在本场活动中,青年电影工作者、同时也作为本届电影展青年评审荣誉的5位评审王俊凯、齐溪、黄尧、周游、顾晓刚与在场观众分享了电影对他们的意义,以及他们作为“新青年”对于“新电影”的理解,以青年感知青年,从青年视角观察电影行业的新生态。


王俊凯在学术活动现场。


聊起为何要走进影院看电影,王俊凯谈到,巨大的银幕帮助他身临其境地感受创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个很幸福的过程,因为一部好电影会带给你很多思考,以及你对很多问题的一个延展,对你人生影响都是有可能的。”齐溪也表示,“大银幕的冲击力是无可替代的。”顾晓刚则指出“仪式感”的重要性:“投入和专注是这个时代很稀缺的,所以影院的体验更显得难能可贵。”黄尧说:“在这个噪杂的世界,就像人类需要睡眠一样,我们的生活需要电影。电影像生活中的一场梦,你需要进入到梦里面再拔身出来,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周游则分享了他最近一次奇妙的观影体验,“我和人物、和故事、和导演的距离瞬间都变成了一块银幕——我竟然跟一个不对等的时空里面的人和故事连接上了,就好像进入了那个世界。”

谈及对“新电影”的理解,五位嘉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王俊凯认为,“新”也可以理解为“心”,是一个电影人的用心、诚心和匠心:“新电影指的不只是电影本身,也是参与到电影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齐溪眼中的“新”则是“更新的能力”,是让自己不断向观众输送“新鲜的感觉、新鲜的热情和新鲜的作品”。对于黄尧来说,“新”就是 “永远葆有新鲜感”,用新人的韧劲儿和全新的面貌用心地对待每一部作品。在周游看来,当下始终在变化,做好当下,通过他的作品和表达去做到一个新电影人该有的输出,就是他的目标。而在顾晓刚心目中,“新”意味着“不停地成长”,而就电影本身而言,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在电影语言上基于中国文化系统的拍法和观念,二是在内容上反映时代、人像和风物志。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编辑 佟娜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