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一科研机构完成了一场特殊的肾移植手术,猪肾首度被移植到人体后,没有立即引发受者免疫系统的排异反应,取得了初步成功。视频/新京报我们视频


近日,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将经过基因编辑的猪肾“移植到人体”,发现猪肾能够正常工作,并且未受到人体免疫系统的排斥。


尽管只是初步成功,但这也意味着,把猪或其他动物器官移植给人类以挽救生命的科研尝试,又前进了一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人体器官供不应求

猪成为异种供体首选


器官移植可以挽救重病者的生命,但人体器官供不应求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全世界每年约有20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治疗疾病,器官供者和受者的比例却不足1:20。


比如,美国现在有近12万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手术,但每年只有3万人能等到供体器官并进行手术,那些等不到供体器官的病人平均每天有20多人去世。


而《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2019)》也显示,中国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PMP)已从2015年的2.01上升至2019年的4.16,但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数仍然在增加。截至2019年底,全国仍有47382人等待肾移植、4763人等待肝脏移植。心脏、肺脏分配系统于2018年10月22日启用后,至2019年底,仍有338人等待心脏移植,89人等待肺脏移植。


在此现实情况下,医生和研究人员早就想到了另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利用其他动物的器官供人移植。其中,由于猪的重量和大小与人体相似,生理功能也大同小异,而且猪能大量饲养,因而成为异种供体器官的首选。


但是,动物器官供人移植最大的问题是免疫排异,其次还有伦理问题。


多年来,研究人员把解决猪器官受人体免疫系统的排异当作首要技术难点来攻克,现在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美国这次试验,也只能算是初步成功。


因为,这一试验的猪肾移植实际上并未移植到病人(受者)体内,而是把猪肾留在病人体外,但连接在病人的血管上,研究人员进行了54小时的观察。


在这个时间段内,移植的猪肾功能指标肌酸酐似乎恢复了正常,并产生了和人体肾脏移植后相当的尿量,没有产生移植早期强烈的排异反应(超急性免疫反应)


而此次猪肾移植之所以能初步成功,是因为采用的供体是基因编辑猪。这种基因编辑猪是把猪器官中能引起人免疫排异反应的一种基因——半乳糖基因进行了基因敲除。


这种猪被称为GalSafe去半乳糖基因编辑猪,已于2020年12月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允许将其用作人类的食物或药物。


后续排异反应试验

很难找到合适的病人


在试验取得初步成功后,打通利用猪器官供人类移植之路,还需要解决更多、更为复杂的关键问题。


此次,基因编辑猪的肾虽然没有引起人体的超急性排异反应(在器官移植48小时内发生的排异反应),但是否会受到加速性排异反应(48小时至5天)、急性排异反应(1周以上)和慢性排异反应的影响,尚不知晓,还需要研究证实。


如果不能解决这后面几个时间点的排异反应,尤其是慢性排异反应,猪器官供人移植就难以获得实质性成功。


然而,要用临床试验来验证后续的几个排异反应,在科研伦理上就会陷入困境。


此次试验对象,是一名脑死亡而免疫系统正常的女性。科研人员在获得她家人同意后,并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在其停止生命迹象之前,进行了这项异种器官移植试验。


但是,需要在未来进行试验的排异反应,最大的困难就是难以找到合适的病人。而对于尚存活的病人进行这种试验,在伦理上很难获得批准。


此外,现在采用的基因编辑猪只是敲除了半乳糖基因,但猪器官内还隐藏着很多可以潜在引发人体免疫排异反应的物质,以及一些可能引起人患病的微生物,如猪身上特有的病毒等。


比如,猪器官上还有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会引发人体的免疫排异反应。所以,现在也有其他研究人员在研究对猪加入另一种基因,以消灭过多的VCAM分子,让其与人体器官相似。


当然,此次基因敲除猪肾移植初步成功,也让人看到了希望。在人体供肾不足的情况下,或许至少可以把这样的猪肾用于那些急性肾衰竭病人,在短期内维持其生命,也是一种权宜之计。


未来,如果猪肾能供人移植,猪心猪肺猪肝的应用自然也不成问题了。当猪器官能真正用于临床之时,猪对人的贡献就不会只限于提供肉食,而是作为供体器官,以挽救生命、造福人类。


新京报特约撰稿人:张田勘(科普专栏作家)

编辑:何睿

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