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童书有各种分类:认知启蒙、情绪管理、逻辑培养、科普百科、艺术审美……即使只是一个普通的绘本故事,也多少会被赋予情感教育。出于焦虑或者某种习惯,无论是出版方在对外介绍还是读者在选购时,都习惯强调这些立刻能显示出自己很“有用”的书籍信息。

 

然而,总有一些书,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完全避开了这些可以提炼的功能点,无法得到太全面的推广。它们安静低调,或者聚焦于某些感性的、诗意的切面,或者只提供某种简单纯粹的乐趣,又或者拥有看似丰富的内容,实际上却全是无用的“知识点”,比如书评君今天带你看的这本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小矮人》。


《小矮人》,[荷] 威尔·海根 著,[荷] 瑞安·普特伍里叶 绘,林良/潘人木 译,联合读创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9月版,适读年龄:7+。

  

《小矮人》是一本厚重的图鉴百科,两位作者以非虚构的形式,煞有介事地讲述小矮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举凡衣食住行、文化娱乐、医疗建筑,以及他们与自然万物相处的态度,都在书里以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呈现——当然,全都是假的。它不贩卖科普知识,而是贩卖幽默和奇想,最后作者还编写了关于小矮人的9个传说。

 

这类创造一个架空世界,进行世界观设定的做法在游戏与电影里屡见不鲜,但在童书中倒显得有些另类。浪花朵朵曾出品过的《关于小精灵的几乎全部真相》和《关于人鱼的几乎全部真相》也是这类书,以科普的形式,为幻想之物著书立说,真假参半,幽默俏皮。

 

《关于小精灵的几乎全部真相》和《关于人鱼的几乎全部真相》的封面。

 

对许多家长而言,它们与实用沾不上边,也缺乏明确的意义,远远不会成为买给孩子的首选。(从出版方的文案上也能看出,对这本书预设的读者也更偏向成年人。)但对喜欢它的人来说,又实在喜欢得不得了。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架构一个虚拟世界

 

我对幻想生物本身没有太强烈的好奇,但对这种有模有样的“胡说八道”非常感兴趣,这是一种难以界定的文类,既非爽快承认“全都是假”的幻想文学,也非有理有据的科普,一切就像个玩笑。作者踩着一条隐形的界限,游走在真实与虚构的疆域之间。阅读的过程像一场微妙的角力,作者既想唬住读者,又忍不住想眨眨眼,说:“这全是我捏造的,厉害吧。”

 

与其说我被小矮人迷住了,不如说我被这个想法迷住了,什么样的“胡说八道”,会让听的人明知是假仍执意听下去呢?

 

一翻开书,两位作者就引用了瑞典作家阿克赛尔·孟德(确有其人)的话:听说有些人从来没见过小矮人,真令我吃惊。我觉得这些人实在可怜。序言里也是满满的幽默和狡黠:他们声称自己已经花费二十年观察、访谈小矮人,并且花了五年的时间,好不容易得到小矮人委员会的许可,得以将这本观察记录出版。信誓旦旦的样子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不得不说,《小矮人》里世界观的细致程度,远远超出我的预期。小矮人只在夜晚活动,按照他们活动的区域,还可以细分为好几种:森林小矮人、沙丘小矮人、花园小矮人、农场小矮人……每个地区小矮人的衣着、住宅都有所不同。小矮人的寿命有400岁,因此他们到了100岁才会结婚,婚礼总是在月圆之夜举行,婚后,小矮人生下的通常是双胞胎。小矮人的孩子在日常实践中得学习烹饪、纺织、木工、漆工、认识菌类、区分草药,以及如何在遇到危险时逃进地下……

 

《小矮人》内页图。

  

除此之外,书里甚至连他们早餐吃什么、他们居住房子的剖面图,和给动物治病的疗法都介绍了。小矮人与动物相处融洽,因此一般不吃肉,他们的餐桌上有多种菌类、坚果,至于蛋白质,则从鸟蛋、蚂蚁蛋以及大巢菜中获取。

 

书里展示了小矮人地下的家,那是他们花好几年锯树干、埋管道,并依靠各种动物帮忙,挖通地道的成果。小矮人的房屋精致小巧,在暖黄色灯光下,每一个雕花和装饰,都令人感到温暖而富足。

 

《小矮人》内页图。

 

小矮人不是人类的缩小版,要如此巨细无遗地架构出一个世界,显然需要想象力、逻辑能力,以及大量的资料来支撑。作者掌握了令人信服的关键:细节。细节与细节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逻辑自洽的世界。光是将它们一一展示出来,就让人仿佛掉进兔子洞一般目眩神迷。

 

以小矮人的视角回望人类社会

 

人类幻想恶鬼与妖魔,借此解释生活中的诸多困厄,但同时也幻想精灵与仙子,作为无聊生活的陪伴。想象在地底下住着一群戴尖顶帽、留白胡子的小人儿,他们过着低调的生活,有着独特的风俗,同时又与人类有着许多共通之处,这也许让人感到温暖起来。宁静的小矮人世界,就像每一个乌托邦一样,成为了一个寄托幻想的远方。

 

为什么是小矮人呢?大概因为他们外形与人类相似,却远比人类更聪明,或者说更早掌握与世间万物和谐生存的智慧。他们像是作者心中理想版的人类,拥有更加敏锐的感官,更加深沉的智慧,最重要的是,他们从容不迫,困扰人类的诸多问题,他们都早已找到了解答。 


《小矮人》内页图。

 

小矮人的寿命有400岁,尽管他们已经活了这么久,大致上却仍然保留着几个世纪前的生活方式。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描绘他们的生活细节,不仅是让百科全书血肉丰满,也是一种对黄金时代的深深眷恋。他们建构了一个属于小矮人的世界,在这个平行于人类的世界里,一切都美好丰饶,万事万物运转自得。

 

如果说这本书的90%是轻快的伪科普,构建一种田园的、诗意的想象,那另外10%就是从小矮人视角回望人类社会,淡淡的讽刺和挖苦。人类的视力不好,连小矮人都看不见,自然也看不见同类中的天才与艺术家;人类的嗅觉不灵敏,闻不出各种动物在林间留下的气息。人类热爱战争,总有打不完的仗。最大的问题是人类失去了(或者从来没拥有)某种与万物共感的能力,因此不知节制地从自然中掠夺,造成物种灭绝、环境污染,让昔日的美好时光永不再来。

 

《小矮人》内页图。

 

在一段类似后记的叙述里,作者提到了他们与小矮人一次珍贵的面对面交流,一位379岁的小矮人,带领他们走入夜色中的树林,时间仿佛静止不动,大自然如一片温暖的海洋般涌过来。他们仿佛“没有重量,没有年岁,所有早已忘记的事情,现在都可以随意想起”。他们“听到树的呼吸、灌木的低语、青苔的呢喃……和大地上一切有生命的细胞会合。深入多维空间,灵魂平安祥和”。

 

这大概是这本一百多页的童书中,最接近童话的一刻,前面的描述都是小矮人生活的表面,唯有这种与世间万物融为一体,时刻与自然紧密相连的力量,才是他们生活的本质。虚构一个不存在的小矮人世界,用意不在编造甜美的睡前故事,而在于提供一种更美好的生活想象。

 

现在看来,《小矮人》似乎也不全是“无用”之书,它可以培养想象力、提升审美、培养环保意识、批判精神……但与其为它赋予功能,我还是更愿意相信,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展示一种“无用”的乐趣,一种和小矮人的生活方式不谋而合的悠闲自适。

 

毕竟,和成年后的生活相比,童年最大的优势之一,大概就在于可以花大把的时间做些无用之事,比如研究各种传说中的生物,幻想一个巫师、妖精、人鱼、小矮人……全都存在的世界。在开心时为这个世界增添各种美妙的细节,在遭遇挫折时从中得到安全感,成为重新面对现实的力量源泉。


作者 | Trayling

编辑 | 申婵 

校对 |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