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家庭汽车的普及,城市停车难成了一个普遍问题,北京在立法方面积极呼应公众在此问题上的吁求,体现了最大的民生善意。图/新京报资料图


近日,新京报记者独家从北京市有关部门获悉,曾引发大众和专家关注,并获全国人大回应的“停车欠费1元罚200元”规定日前已经修改。根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有关条款已作出大幅修改。


引发“欠费1元被罚200元”情况的规定,出自《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该《条例》对停车罚款一项的规定,因为罚款额度与程序的不合理,给市民带来不少困扰。去年10月,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何海波结合亲友反馈并查阅相关规定,认为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法律问题,并于当年11月16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对《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建议。


全国人大法工委随即展开研究,并出具了一份针对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公室的审查意见,认为相关规定与上位法《行政处罚法》存在诸多不符,敦请北京人大从实际出发调整完善罚款的额度和程序,切合维护公众权益。今年9月,北京人大修改了《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使相关条款更加合理,呼应了公众吁求。


▲此前,停车欠费1元却收到200元罚单并非个别现象,这不仅让车主难以理解,也引起了一些法学专家的思考,并促成了北京人大对相关条款的修改。图/网络截图


综观《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的修改过程,很好体现了立法机构与民众以及上级与下级立法机构的良性互动。公民对地方法规不合理之处提出建议,全国人大法工委进行审查,北京人大作出回应并依规修法,各方积极配合,共同推进了一项不合理规定的改善,可谓法律改进的典范。


这次互动也意味着,法律的完善不仅仅是立法机关的事,也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不论什么原因,欠费1元就要被罚200元,此前的这项规定忽视了市民停车的复杂情况,不仅有违行政法的比例原则,也有不教而诛之嫌。


对于这样一项明显不合理的规定,不少市民啧有烦言,但更重要的是,要积极作为,为推动不合理规定改变而做出实质性行动。何海波教授当然是法律领域的专业教授,但他也是公民,对自身以及周围亲友的停车困难深有感知,其从实际出发积极建言的姿态,为每个公民树立了榜样。


实际上,我国宪法本就赋予了公民批评、建议与监督的权利。公民参与立法,也有法律支撑。此次何海波教授提交的法规审查建议,最终能推动北京人大修改《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实则就是基于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宪法监督制度——法规备案审查制度。


在该制度之下,公民可以依法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合宪性和合法性提出建议,如果有关部门接受建议,就可以启动审查,为修法提供基础。有专家就认为,以备案审查为渠道,让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案例不断涌现,对地方立法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此也可以看出,对于公民参与立法修法,我国是有完善的制度安排的。在这种制度设计之下,公民享受充分的表达、建议与监督空间,使法律法规能够不断感知公民需求,紧随时代变化,保有活力,更好地为民服务。


▲2021年10月中旬,为做好预付卡管理立法工作,北京市人大组织召开了系列立法座谈会。如今,开门立法已成常态,让不同主体充分互动,认真倾听民众声音、积极呼应社会需求,也体现了法律部门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图/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事实上,为保障法律与时俱进,与社情民意共振,北京市各级人大常委会近年来也在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备案审查能力建设。


如2020年以来,北京市参照全国人大有关要求,将“一委两院”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范围和向常委会报告备案审查工作已基本完成,区级备案审查信息平台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就在刚刚闭幕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北京市审议的《北京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修订草案)》,也提出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指导原则,法律备案审查进一步强化,更好地实现法律功能。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众利益的“守护神”,其不仅仅是抽象的逻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要与公民实际感受接驳,给公民以确定的安全感。此次修改《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其中不同主体间的互动,尤其是对公民参与立法的积极呼应,体现了法律部门的包容,更渗透着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新京报评论员丨王言虎
编辑丨何睿
校对丨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