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刘臻)10月24日,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在保利剧院举办闭幕音乐会。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执棒中国爱乐乐团,携手二胡演奏家陆轶文、琵琶演奏家韩妍、古筝演奏家苏畅,以斯特拉文斯基与谭盾本人作品对话的方式,为历时16天的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奏响最终乐章。


指挥家谭盾


2021年适逢现代主义音乐巨匠斯特拉文斯基逝世五十周年。在本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斯特拉文斯基的分量不可谓不重。10月12日晚,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浪子的历程》首次登上了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圆满完成了中国首演;18日,青年指挥家金郁矿携手由00后青年演奏家组成的新古典室内乐团在三里屯红馆演绎了斯特拉文斯基人生末期的作品《平均律中的四首前奏曲与赋格》。


在此次闭幕音乐会上,谭盾选择将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作品《焰火》和代表作《火鸟》共同呈现,这两部作品的串联构成了斯特拉文斯基个人创作的“抛物线”,也精准再现了现代主义音乐在初生时刻的历程。从《焰火》到《火鸟》,新和声的孕育,新旋律风格的成型在两部作品的交替中非常鲜明。兼具作曲家与指挥家双重身份的谭盾对斯特拉文斯基及其作品有着相当的敬意。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激发了谭盾对乐队的不同想法,“我希望我的作品能让乐队变得与众不同,让乐队像一支中国的乐队。在指挥斯特拉文斯基作品时,我感悟到了作曲家其实在作品里隐含了需要指挥去成就的美学标准,斯特拉文斯基要求指挥在美学上、在现代主义的定位上,都有很清晰的概念。” 


现场古筝演奏


与斯特拉文斯基对话,谭盾选择了二胡交响协奏曲《火祭》和《琵琶与古筝双重协奏曲》。其中,《火祭》由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谭盾创作的作品,他将中国传统的祭祀音乐与宫廷音乐相结合,融入湘西傩戏元素,以五种情绪构筑一出当代音乐的舞台祭祀,想象人与自然的对话,表达对战争的反思,祈愿人类和平。选择这部作品,彰显着谭盾对当下的思考,“《火祭》是为了纪念和缅怀战争中的受害者,我们经历过的疫情也是一场战争,以此送给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英雄,怀念离开我们的亲人。”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会现场为了展现中国古老音乐的特点,谭盾特意让交响乐团中的木管声部和一名小号演奏员在音乐厅二楼进行演奏。打造空间内从高到低的错落分布,让观众沉浸在真正的“环绕立体声”中。


在二楼演奏的演奏员


为创作这部作品,谭盾北上敦煌石窟,南下福建泉州,寻找二胡的前身——奚琴,最终让这件古老的作品在音乐中获得新生。二胡演奏家陆轶文在舞台上同时演奏二胡和奚琴,二胡的婉转悠长与奚琴的沧桑遒劲音色在舞台上交替呈现。千百年前的古老声音与现代音乐的化学反应,令整部作品的情感张力得以完全释放。 


二胡演奏家陆轶文


《琵琶与古筝双重协奏曲》则是一部自带“对话属性”的作品,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小白菜与巴赫的经典旋律在一个乐章中共同出现。而在整部作品中,谭盾频繁使用节奏旋律,用节奏的丰富变化组成音乐旋律,这种创作手法与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思路不谋而合。 


时隔一个世纪,谭盾与斯特拉文斯基,两位作曲家时隔百年的默契,在旋律、节奏与和声中淋漓展现,随着本场音乐会的成功举办,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圆满落幕。


新京报记者 刘臻

编辑 吴龙珍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