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冯琪)10月26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介绍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有关情况。会上,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讲述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指出“过重的课业负担能否真正减下来,以及评价改革什么时候能够跟上来,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最基础性的问题,也是最难的一个问题。”

 

2020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

 

2018年8月,教育部等8部门向各省级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2018年的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求每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要下降0.5个百分点,近视率比较严重的地区,每年要下降1个百分点。

 

印发相关实施方案和行动方案,成立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出台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方案,全面加强改进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加强手机、作业、读物、睡眠、体质五项管理,认定142个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近年来,围绕儿童青少年近视,教育部等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监测干预能力提升,监督检查力度加大,近视防控总体见效的基本局面初步展现。”王登峰指出。

 

王登峰指出,2019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较2018年的53.6%下降了3.4个百分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但较2018年仍下降0.9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实施方案》近视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的防控目标。

 

减负和改革评价体系是近视防控的基础

 

会上,王登峰讲述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其中,“最核心的是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片面认识。”王登峰指出,过重的课业负担能否真正减下来,以及评价改革什么时候能够跟上来,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最基础性的问题,也是最难的一个问题。王登峰表示,今年7月份印发的“双减”文件,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治本”工程。

 

“同时,过去不足的方面,如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不受重视、弱化,能否真正增上去?”王登峰指出,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减少对视力的损害;而真正把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增上去,是对视力正向积极的保护。他认为,这需要有评价体系进一步跟进。《关于全面改进教育评价体系工作的意见》对于过分偏重文化课带来的课业负担过重及由此引发的近视问题,可以起到重要遏制作用。

 

第二个困难,是专业基础薄弱。王登峰称,目前,眼视光医学及健康管理等方面专业设置比较少,视光企业还需加强规范运行和管理。教育部最近也在采取措施,支持21所高校开设眼视光医学专业、37所高校开设眼视光学专业、86所高校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在高职学校设置眼视光技术、健康管理等专业点645个。

 

王登峰指出,第三个困难是学生如何做好个人自律。“这项工作如何能够真正见到实效,也需要家校更加密切配合。”

 

卫健委将推动0-6岁儿童每年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

 

“近视防控工作仍存在着诸多难点和堵点,近视低龄化的问题仍然突出,影响视力健康的危险因素还广泛存在,家长的认识度和监督力度还不够……”10月26日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指出。

 

王登峰认为,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个人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休闲方式的综合性结果,和评价激励机制、社会治理方式、家校互动模式都密切相关。

 

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针对不同学段儿童青少年、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地区防控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近视防控措施。科学精准指导各地和学校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减少新发近视率,减缓近视进展,降低高度近视率。强化学生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落实视力监测、改善视觉健康环境。

 

吴良有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以问题为导向,立足早发现早干预,确保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逐步推动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建立和信息化建设。同时继续推动做好183个试点区县先行先试,启动实施第二批试点工作。此外,开展学校、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随机监督抽查工作,抽检教室采光照明等达标情况。


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