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10月26日,北京冬奥会迎来开幕倒计时100天,冬奥会备战进入冲刺阶段。10月27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情况。



目前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如何?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表示,北京冬奥会有力促进了中国冰雪运动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目前,中国运动员共有29支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480名运动员正在全力冲刺,力争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佳绩。“备战过程中,我们通过恶补运动员的短板、教练员的短板和专业训练场地设施的短板,实现了北京冬奥会在109个小项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全项目训练,力争全项目参赛。”


冬奥村何时开村呢?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张建东在发布会上介绍,明年1月27日冬奥村将正式开村,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2月2日,将开展火炬传递,拉开北京冬奥会的序幕。


冬奥会开幕式准备工作进展如何?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表示,按照简约、安全、精彩办赛的要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创意方案已经基本上确定,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阅读全文>>>


疫情仍存,防疫尤为重要。北京冬奥会疫情防控有哪些亮点?各国运动员及随队工作人员抵达中国前需要做哪些准备?需注意哪些防疫措施?如何进行闭环管理?一起来看。阅读全文>>>



目前北京疫情情况如何?10月27日,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最新情况。



10月26日0时至27日14时,北京新增3例京外关联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目前,北京累计报告京外关联本地病例21例,其中确诊病例20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感染者均来自管控人员。


北京市疾控中心对近期京外关联本地病例开展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比对,结果显示,本轮疫情病毒均为德尔塔变异株,与近期我国内蒙古、甘肃等地报告病例的病毒高度同源,属于同一传播链;截至目前,北京已报告感染者共存在3个独立传播分支,分别为丰台传播分支,昌平传播分支,以及涉及丰台、海淀、昌平关联聚集性疫情传播分支。


10月27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关于2021年下半年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昌平区考点整体迁移的通知》。鉴于当前疫情形势变化,为最大限度保证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研究,将原分配在昌平区考点的全部考生调整到其他考点参加考试。


北京教育考试院提醒考生,查询了解新考点位置和交通线路,确保按时顺利到达新考点。阅读全文>>>




被誉为“布衣委员”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夏家骏,近日在京逝世,享年84岁。


夏家骏是法律史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曾因其父亲的身世受牵连,苦行半生,志气不减。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期间,夏家骏全天候忙于接待求助于他的老百姓,被誉为“布衣委员”。


有媒体曾报道,河北唐山市的李久明曾因刑讯逼供险些被执行死刑。夏家骏看了相关材料后,反复核实细节,给当地和中央的领导反映了情况。三天后,案件得到突破性进展,几名刑讯逼供的民警和公安局领导锒铛入狱,李久明被无罪释放。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与领导有矛盾受到诬陷、后经过夏老反映被无罪释放的“刘向荣案”,还有报告假情况欺骗中央的“鸡西案”等。夏家骏曾向温总理表示,自己要做“政治上的王海”,对报告进行打假。


70岁从全国政协卸任后,夏家骏回归书斋,其子女介绍,夏家骏晚年心愿是摘抄经史子集长卷,但已无法完成。阅读全文>>>




早年辍学寻找弟弟和带走弟弟的“凶手”,24年来走遍多个省份,还差一点被拐卖……这些是李海玉的经历。



李海玉老家在湖南邵阳,兄弟姊妹6人,她排行老四。最小的李焕平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和李海玉感情最好。1992年,父亲李中祥到广东湛江承包橘园,时年9岁的李焕平跟着来到湛江。这一别就是29年,李海玉再也没能见到弟弟一眼。


根据李海玉及其家人的说法,29年前,因为工钱问题,李焕平疑似被雇工易某青带走。


从1997年初中辍学,李海玉就开始寻找弟弟和带走弟弟的“凶手”易某青。24年来,她走遍多个省份,开过理发店,在网上被骗钱,还差一点被拐卖。借口找工作,李海玉“卧底”成为易某青的好友。直到2020年,易某青被警方抓捕。


然而等待李海玉的,却远非她希望的那样。据当地媒体报道,易某青被捕后,向雷州警方供述,李焕平早已被他杀害。同年7月,姐姐也才告诉李海玉,多年前曾发现疑似弟弟的尸骨,并埋在了鹅感村。


2021年2月,因为尸骨无法找到,李焕平下落不明,再加上“现场勘查笔录、照片、尸检鉴定及现场提取的刀具均已丢失”,湛江市检察院认定该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对易某青作出“存疑不起诉”的决定,易某青被释放。


24年的追凶得来如此结局,李海玉不甘心,又向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在10月15日的一份答复函中称,目前正在调卷审查中。阅读全文>>>




秋日暖阳洒落,湖水荡漾,山野间色彩斑斓,工人开始采收红辣椒,红彤彤的苹果还挂在枝头上。这幅景象,来自山西吕梁山。



在外界印象中,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吕梁山是落后、贫困、荒凉的代名词,如今,这里生态得以修复,农业庄园星罗棋布,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得以发展,并形成数十个驰名远近的农业品牌。


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让山西人“又爱又恨”的黑金——煤炭。10年来,吕梁当地很多煤炭企业转型做起了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近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走进吕梁山,在田间地头、场棚圈舍间还原当地煤企的转型之路。


一名吕梁政府部门长期研究地方经济的官员告诉记者,吕梁市之所以很多人更愿意转型农业,不是因为农业有多少利润,而是他们本来就是农民出身,回去做农业轻车熟路。煤企的投资还增加了其他企业深耕农业的信心。


在双碳路线发布的大背景下,吕梁这一煤炭“重镇”的特色农业之路,或可为资源城市的转型提供镜鉴。阅读全文>>>


编辑 王晓琳 艾峥 校对 吴兴发